解讀《臺灣政策法》 | Friedrich Wang

很多兩岸的朋友來問筆者關於《臺灣政策法》的問題。簡單說,《臺灣政策法》有相當不同層次的內容,基本上就是三個地方值得我們注意。

首先是關於聯合國中國代表權的決議案不包括臺灣在內。基本上中華民國在國際上的法統就是在這個1971年的決議案中,被人民共和國所取代,而人民共和國開始成為國際間所認可的中國代表。美國對這個決議案的內容加以重新定義,等於是宣告臺灣的主權不在現在的人民共和國之內。其實,這就是獨派多年來所夢寐以求的臺灣定位未定論的論述,到此差不多美夢成真。

其次是關於代表處的更名。這一點在法案當中遭到了修正,變成只有建議,而沒有強制,也就是美國國務院可以選擇性辦理。這件事情當然讓獨派感到失望,因為失去了在島內政治操作的空間,尤其即將到來的各項選舉。不過這並不讓人太意外,因為這是美國一貫在外交上採取模糊政策的一種慣用手段。但是,美國駐台單位的位階仍然有所提升,而臺灣的駐美單位也開始具備準大使館的地位與功能。故,仍然呼應了前述美國對臺灣現在政治新定位的一種表現。

其三是軍事接管條款。增加對臺灣的軍事援助以及雙方的軍事交流,並且將臺灣列為非北約盟友,這些都不讓人感到什麼意外,因為過去早就甚囂塵上,甚至已經實際成立。最讓人注意的是認為臺灣的平日軍事儲備必須讓美國完全掌握,一旦戰爭發生,則美國方面可以立刻接管臺灣的軍事狀況以及由外部派遣軍隊進駐。簡單說,不但臺灣的主權蕩然無存,也等於讓美國可以合法對臺灣進行軍事管制。

到目前為止,北京官方對這個法案還大致上保持克制,沒有太多的評論,這大約因為法案還在參眾院審議中,而內容仍會有修改。這應該也是在等10月的20大,如果該有什麼回應,就等到那時候再說。

不過大家可以想一想:北京會不會有所反應?如果有激烈的反應,那麼針對的對象是臺灣還是美國?如果北京對臺灣有激烈的反應,那是不是正中美國以及台獨的下懷?現在俄羅斯在歐洲的戰場局勢不利,中國大陸內部的經濟狀況也疲軟不振,又到了領導班子要進行換屆的時候。所以對北京來說,這口氣該不該吞下去?如果吞下去,那麼以後還能說自己對臺灣擁有主權嗎?

作為一個歷史與地緣戰略研究者,這一切看得很過癮。悲哀的是,在兩強之間被當做籌碼的臺灣卻還得意揚揚,不知道危險的卻是自己的家鄉。讓人,無言以對。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