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大校長在校園中等人10分鐘,經過學生上百,只有2人打招呼,遂在臉書發文表示「悲痛」,結果引發一連串回響,大多是酸言酸語;諷刺校長沒名氣,沒那麼重要的有之,覺得校長封建古板的亦有之,更有夾槍帶棒的說是校務管好較重要,發文討拍不必要,還有多人歪樓順便報修校內故障設施。
有趣的是,卸任領導人也來湊熱鬧,說是校長應該要主動跟學生打招呼,詢問同學有甚麼需要服務的地方,這樣一定會有許多同學樂意跟校長打招呼。
校長跟卸任領導人其實是從兩個不同角度在看這件事情。
校長是從華人社會敬老尊賢的角度出發,認為同學看到一校之長應該主動致意,就跟一般家庭中,都會要求孩子看到長輩要叫人,要打招呼一樣。
卸任領導人則從人人平等的角度出發,認為一校之長不比學生尊貴,就主動致意就好了,還要詢問需要服務之處,很有候選人選民服務的fu。
不過,無論是從哪一個角度來看這件事情,倒是都沒有排除打招呼的必要性。

打招呼就是問候,是人類禮節的一部份,是人與人之間,或是群與群之間互相表達關心的方式;有的文化很重視,有的文化沒有那麼重視,但不管是哪種文化,也無論是使用語言、手勢、或肢體動作,卻一定都有問候的風俗。
問候也是禮貌的一部份;禮貌可以彰顯出個人的家庭教養跟自我修養,對人際關係的和諧、減少人與人之間的紛爭,獲得他人的友誼跟尊重,都很有幫助。
打招呼很重要,卻很簡單,就是開口問候、叫人,有時連稱呼都不必,就是點頭微笑說個「您好」而已,真的沒有那麼困難;劉杯杯自己小時候這樣被要求,有家庭後,也是這樣要求自己的孩子;在辦公室跟同仁也是大家呼早道好,從來不覺得這是一件難事,或是尷尬的事;事實上,生活周遭多數人也都是如此,「請、你好、謝謝你」不絕於耳。
之前還看過有網路段子,說是有人找工作,面試前在公司附近遇見打扮樸實,正順手撿拾垃圾的老人,主人翁一樣有禮貌地呼早道好打招呼,還聊了幾句,最後發現那人竟是公司董事長,也順利獲得工作。
這種段子真實性如何姑且不論,至少,故事主旨是建立在,不能以貌取人,要對他人熱誠打招呼致意的概念上。
如果跟人打招呼是一般人都覺得應該要做的事情,那為何校長的貼文會引發如是反應?
劉杯杯的猜測是:
首先,校園人來人往,除非狹路相逢,正面相對,不然,匆匆來去的學生其實很難特別去注意某處佇立著一位等候打招呼的校長。
其次,不打招呼確實是沒禮貌,但其實不到「悲痛」的程度,校長這麼一悲痛,一下子就把一件因為疏忽,不注意的小事,上綱上線到年輕學子道德淪喪的層次;這話說重了,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人家當然要反駁。
校長如果沒有那麼悲痛,應該會好些!
記得我小時候還沒上小學就學會遇尊長必主動招呼問好!!@@所以這就是家教!!@@"夠癢的"怎會家教好捏!!@@
讚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