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的專業是資訊科技,雖然退休幾年,還是關切這方面的發展和新聞。上月底數位發展部已掛牌啟動,它約600人的員額,近半為約聘人員,以及高達200多億的年度預算,立刻受到在野黨立委的批評。
在野黨的批評主要在於預算過高,以及約聘人員多,恐怕成為綠營網軍。可能因為數位部最初沒提供資訊,在野黨的批評雖然沒錯,卻沒抓到重點。蔡政府成立數位部,到底錯在哪?
數位部明年所編列的預算總額約57億元,其中含各部會移撥業務與預算約32億元,加上第4期(112年到113年)前瞻基礎建設特別預算約160億餘元,加總約218億元。這些前瞻預算多是由各部會移撥到數位部繼續執行的計畫,包括智慧城鄉服務、基礎建設環境、產業數位轉型、數位人才淬煉、縮短偏鄉數位落差、推廣數位公益服務等內容,並非為數位部成立所新編的預算。
蔡政府成立數位部,是中央政府組織再造的一部份。組織再造的目標永遠是提高效率、精簡組織。數位部集合了各部會原有的一些資訊有關業務,這些業務的原來預算約32億元,移撥到數位部,新預算立刻膨脹到57億元,大幅成長了78%。這絕不符合組織再造的目標,多半是浪費公帑!
蔡政府必定辯稱,數位部不僅承接各部會原有的資訊有關業務,還有很多新增的業務。然而蔡政府已執政6年多,又執行了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其中包含很多有關資訊的計畫,如上述。該做的、想做的,應該早已在做,怎麼現在又有新增的資訊業務?分明是藉成立數位部,再膨脹員額和預算!
蔡政府沒有合理的理由,卻藉成立數位部,增加資訊業務的員額和預算。確實令人懷疑,他們是要安插綠營的網軍。數位部有近半的約聘人員,這麼多職位都不需要正式公務員的任用資格,主管想要聘用誰都可以,主管很可能盡量聘用傾向執政黨者。這很破壞文官系統的中立性,是後患無窮啊!
數位部還有一個大問題,它承接了很多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如上述160億預算的多項計畫。這些大多是延續性的資訊系統開發計畫,原來由其他部會提出和執行。系統開發計畫一般是外包給廠商,在此執行指開發案的發包、監督和驗收。這些原提案人和執行人有轉入數位部嗎?多半沒有。公務員轉職牽涉職缺的配合、個人的意願、主管是否放人等很多因素,並不容易實現。因此數位部需要重新聘人接手這些計畫。
資訊系統開發計畫的原提案人和執行人半途更改,對於計畫相當不利,蔡政府為何這麼做?多半是上述前瞻計畫的執行遭遇困難,因此移轉到數位部。目標崇高的數位部被當成了緊急救火隊,難免事倍而功半,絕不是好事。不過,唐鳳有部長可以幹,倒是樂於跳火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