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為了「保堅」,又再度故技重施,她深知台人的傾向:恐共、反中、鄙視中國人,因此發言的前半部刻意以抗中為名,動員保黨。後半部才掛勾林智堅論文抄襲事件,順勢裹脅全黨。
蔡英文中執會858字全文曝光 先打國民黨訪中!再提「台大未採納智堅證據」
民進黨治理無能,卻深諳選舉制度的整套系統操作,這就是台式民主制度的內在宿命陷阱,選民的投票行為,是以虛構的國族認同、族群認同以及抗拒假想敵為優先,壓倒一切,而公共政策、社會倫理價值等等,隨時可以拋棄。今日台灣政經社會的主要弊端和難以自拔的困境,其根源就在於此。
民主不是一群會投票的驢,在投票之前必須要有充分的平等協商,而西方民主是以資本角力,恰恰缺少了這個過程。當西方的資本掠奪積累無以持續,導致民主轉向民粹墮落的今天,做為美式民主餘緒的台式民主,快速的向下沉淪自不令人意外。或許1980年代末,歐陸思想家哈伯瑪斯提出的Deliberative Democracy ,會是解決問題的良方。
這一概念台灣學界譯為「審議式民主」,與中國大陸探索實踐多年的「協商民主」,精神內涵相通。陳水扁執政時代在學界的建議下,曾打算局部實驗推廣而未果,2005年以後卻在浙江溫嶺試點運行成功,並獲得其他省份的幾個城市區鎮仿效。(請參考《理想國的磚塊—-當盲目民粹遇到審議民主》,朱雲鵬等5位教授合著,五南出版)
一部中國近現代史,經歷了漫長的民族救亡圖存以及艱苦完成的工業化,如今來到追求民族復興的階段。有位資深的媒體高管友人認為,待完成的大事有三:健全「全過程民主」、理順權力資本關係、統一台灣,而這三者奇蹟似的互相關聯。
「全過程民主」是習近平2019年在上海古北市民中心提出的目標;
理順權力資本關係,是習近平上任以來的努力方向;
這兩件大事,是西方近現代資本主義文明難以克服的死結,卻是中國人在民族復興過程中應該自覺達成的文明進程。也唯有在追求超越資本主義文明的進程中,才能吸引台灣的進步中堅群體,參與到民族復興的大潮中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