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人物論文抄襲事件討論的熱度又起來了。
這事在7月初爆發時,很多人都認為熱度撐不了多久;此一看法的主要依據在於,論文抄襲畢竟不直接影響理政,況且庶民百姓日常生活距離學術界頗為遙遠,根本搞不清楚怎麼回事,也不會太在意;只要撐幾天,死不認帳,熱度不再之後,自然就百毒不侵。
有那麼一會兒,事態好像也是這麼發展;恩師出面澄清,全黨口徑一致力挺,談話節目各路名嘴一陣子胡攪蠻纏;再加上拜美眾議院院長裴老太之賜,解放軍在台灣周邊軍演,論文抄襲事件可以休矣!
哪知道台大學倫會日昨作出決議,撤銷政治人物學位,一下子整個新聞重心又回來了;台大抓的好timing啊!
記得看過一個笑話。
當年如果潘金蓮不開窗,就不會遇見西門慶,不會外遇,不會毒死武大郎,不會被武松所殺;而武松也就不會被逼上梁山,殺不了方臘,宋朝就會被推翻,後來就不會有元、明、清三朝,就不會有鴉片戰爭、八國聯軍,沒有閉關鎖國,中國資本主義就會大大發展,成為世界超強…。
潘金蓮這一推開窗戶,世界歷史改變了。
這是搞笑版的蝴蝶效應(butterfly effect)。
歷史上有很多真實的蝴蝶效應例證。
最早的是春秋時期的吳楚爭桑之戰,兩國邊境女子採桑葉互爭所有權,雙方父兄出面理論,引起家族介入械鬥,蔓延至鄉邑,進而兩國相爭,楚先滅吳之邊邑,吳再伐楚擄獲二城。
就倆女孩子採個桑葉吵架,都會搞成國家戰爭,聽起來不可思議,卻是載諸史冊。
再如,明末流寇李自成原是陝北驛卒,在崇禎帝撤驛站、裁驛卒後失業了,為了混口飯吃,參與起義軍,事情越搞越大,從失業魯蛇變闖王,後來攻進北京,崇禎帝自縊煤山,明朝滅亡。
想想真是不值,當初不裁員,或是給李自成發個失業救助金多好,明朝說不定還在。
所謂「風起於青萍之末,浪成於微瀾之間」;蝴蝶效應的教訓就是,小毛病可能引發大悲劇;小細節能夠影響大結局;而小疏忽也可能會釀成大錯誤。
為了保住一個人設崩壞的山寨金童;從最高領導人以下,通通都在硬拗、在睜眼說瞎話、在指鹿為馬,一直在說一些連自己都不相信的渾話;要知道一般民眾只是不關心,並不是笨,真就那麼好糊弄嗎?如果還認為可以糊弄過去,就真是侮辱庶民百姓的智慧了,
想到幾年前的「韓流」,也是為了幫一個資深的實習生找一個年薪250萬的工作,逼走了一個原本與世無爭的總經理,造就了一個捲起千堆雪,風起雲湧的神級對手。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
用817萬票堆疊出來的民意委任(mandate)不是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寶藏,恣意揮霍糟蹋的結果就是民意的反轉。
蝴蝶效應一旦起來,就是一屍N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