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洛西訪台一夜一日,造成中、美各自出動不少軍艦軍機演習、護衛。幸好沒有擦槍走火,但是這無疑是一場風險頗高的危機。現在裴洛西離台了,不過這危機不會船過水無痕,中、美和兩岸關係都進入更危險的階段。
首先,中共為何對裴洛西訪台異常憤怒、激烈回應?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中國早已對美國一連串企圖「以台制中」及虛化、淘空「一個中國原則」的行動表示抗議。美國的這些行動包括:將台灣關係法、對台六項保證塞入一個中國政策表述,違背僅與台灣保持非官方關係的承諾,違背逐步減少對台軍售的承諾,拜登總統三度公開表示,如台海發生戰爭,美國將協防台灣等等。裴洛西訪台是引爆中共憤怒和激烈回應的最後導火線。
有些人說,25年前與裴洛西同樣擔任美國眾議院議長的金瑞契也曾訪台,當時中國並無激烈回應,這次何必激烈回應?此一時,彼一時,國際政治就是如此。當年中、美關係比現在好得多,而中國比美國弱得多,中國有求於美國的多,只好忍氣吞聲,現在中國已能與美國平起平坐,難道還要忍氣吞聲?
有些人說,中共這次是雷聲大雨點小,弄到自己丟臉下不了台;又說,美國裴洛西挑釁你,你應該對付美國,而不是對付台灣。筆者倒認為,中共的回應還頗適當,讓美國知道中國的憤怒,但是不引起軍事衝突。難道中、美要打核武大戰?裴洛西危機的根源是蔡政府的「聯美抗中」,大陸以軍事演習警告蔡政府,並收回過去單方面給予台灣的一些好處,如台灣農產品、食品的銷陸,應屬合理。蔡政府獲得裴洛西的空言支持,可憐的老百姓卻要承受不少的實質損失!
這次裴洛西危機是美國「以台制中」及蔡政府「聯美抗中」一連串政策的一次總結,其最大影響是使大陸逐漸認清和平統一的幾乎無望,而會積極準備武力統一。對岸可能仍會公開主張和呼籲和平統一,但那只是聊備一格的統戰口號,積極準備武力統一才是對岸的真正政策,除非美、台未來有大幅的改變。
中國大陸的大目標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兩岸統一是此大目標下的小目標,因此大陸本來不急於統一台灣,而更重視其經濟發展,希望早日成為已開發國家,並使其國內生產毛額(GDP)超越美國。(參見《兩岸統一與中華民族復興》)。
過去兩岸關係和緩,筆者的研判是:約8年後,大陸會成為已開發國家,屆時其政策會從目前的「反獨」轉為「促統」、「以武迫統」;再約10年,完成和平統一或武力統一。現在美國「以台制中」,擾亂大陸的發展大計,大陸很可能被逼得要調整提前以上的統一時間表(參見《兩岸對抗加速統一》),甚至可能已經下決心準備武統!武統需要兩三個月集結三軍,及準備軍需物資。
有些台灣人竟然譏笑大陸對裴洛西訪台無可奈何,真是愚昧無知,加上醉生夢死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