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矛盾舉世皆知,毋庸諱言,已被公認為世界上最易發生衝突的地區。以中國人的智慧,不可能化解不了兩岸的心結。生活在當下的兩岸中國人,可說昔日無冤,近日無仇,因此長期相互敵對仇視,實令人不解。
1949年敗退臺灣的國民黨,由於不甘失去大陸江山,難免對中共抱有新仇舊恨的心理,但也只應限於一小撮上層的統治階級。這些人到臺灣後,還會懷念過去在大陸時期紙醉金迷的夢幻生活,但七十多年過去了,他們幾乎都已帶著難圓的殘夢長眠於地下。即使他們的第二代,也不會緬懷過去的風光歲月,因為他們離開大陸時,或年齡太小,對過去已不復記憶,或因只有間接關係,並無切身之痛。
根據以上分析,可以很肯定地說,今日生活在臺灣的人,不論省籍或出身,對中共或大陸都不應再存有成見或心結了。然而事實卻並非如此。臺灣明明還有相當一部分人,對中共和大陸存有成見與心結。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依筆者觀察,臺灣有兩類人對中共和大陸帶有較大的心結與成見。第一類是國民黨執政時期,曾享有特權與利益者。這其中有外省人,也有本省人。這些人被統稱為臺灣的深藍分子。他們既反共,也反獨,甚至對中華民族還存有相當的歷史情懷。他們往往會認為,自己才是真正的民族主義者或愛國者,以及中華民族道統的捍衛者。
譬如,1971年筆者在德國海德堡學習德文期間,曾被一位年齡較長的臺灣留學生偷襲頭部。據說事後他還曾要求臺灣駐外官員當眾表揚他的“愛國行為”。筆者原可將事情告發到法院去,但不忍心這麼做,怕他會因此失去居留權,誤了學業,誤了前程。但更主要的還是,我理解他之所以會當眾施暴,完全是因長期受不實宣傳洗腦所致,把自己的暴行當成是正義和光榮的行為。筆者已多年沒他的音訊,心裡常想著,他總有一天會明白,誰才是真正站在真理和正義的一邊。
第二類對中共和大陸抱有較大心結和成見的,無待筆者說明,大家心中已有答案了。不錯,他們就是台獨分子,其中也有本省人和外省人。但外省人只起到點綴作用,因所占比例大概還不到百分之一。台獨的成因,眾所周知,主要是由日本殖民统治造成的。外省人因受父輩抗日影響,普遍都有較深的國家民族觀念,即使反共,也不至走上反華賣國的道路。因此,筆者認為,外省人而主張台獨者,大概都是出於個人利益的考慮。
「鐘鼎山林各有其性,不可強也」,「朽木不可雕,糞土之牆不可杇也」。筆者無意在此對台獨分子提出過多的批評,只希望他們能早日迷途知返,不要玷污了先人的名聲。浪子回頭金不換,誰又沒有走錯過路呢?
筆者認為,臺灣人不應對大陸抱有心結和成見,除了上述理由外,還因做人不可忘恩負義。現在生活在臺灣的人,非但與中共和大陸,昔日無冤,近日無仇,還從大陸獲取了巨大利益。自大陸改革開放後,臺灣每年自大陸賺取大量外匯,僅2020年即高達9692億元人民幣。而目前在大陸工作和生活的臺灣人,據統計已超過200萬人,遠遠高於歷年生活在臺灣的外省人,而且這個數字還在不斷攀升中。因此臺灣怎能脫離大陸呢?脫離會比在一起好嗎?
領導人往往會把一己之私,誇大為全民利益。臺灣由於歷史原因,長期處於被洗腦的蒙昧狀態,但內部仍不乏有眼光,有辨識力者。希望兩岸先進人士能以愛心與智慧,早日化解兩岸心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