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英雄的故事都帶著血淚,不是電影中那麼浪漫。
美國陸軍駐華航空隊,包括前身飛虎隊,他們作戰英勇,給予日軍在空中與地面沉重的打擊,對中國戰場有卓越貢獻,每個都是英雄。但是代價對中國來說非常大。

飛虎隊
首先中國分到的美援物資很有限,靠著駝峰那一點可憐的空運。這一點東西除了供給駐印軍、遠征軍訓練以及作戰外,其餘幾乎都給了這些駐華的空中武力。結果,大陸廣大戰場上300多萬的國軍卻只能捉襟見肘,幾乎分不到任何的補給,只能靠著面黃肌瘦的人拿命去拚。
當時中國已經獨立作戰6、7年,國內經濟已經消耗到了極限,接近虛脫狀態。以第九戰區為例,連美國海軍情報處都評估在1944年初,薛岳手上的戰力大概只有1942年的3、4成,因為空額很多,官兵素質下降,體格孱弱。其實,這就是1944年第四次長沙會戰國軍敗北的主因,實在打不下去了。湯恩伯、胡宗南等戰區狀況大致類似,胡宗南在日記中痛心地記載,潼關前線的國軍士兵狀如乞丐,衣服、食物都嚴重不足。這些都是第一線扛下與日軍作戰任務的主力部隊,慘況如此,但是這還不是最慘的。
根據當時中美間的協議,美軍官兵在華的伙食由中方供應,按照美軍的標準。所以,當時美軍官兵一天必須要有一磅牛肉,3顆雞蛋。可是,中國人基本上不常食牛,因為牛隻是用來耕種的,是重要的生產資源,怎可隨意宰殺?但是為了滿足這些需求,也只有勉力為之。怎麼辦,只有強拉耕牛。到了1944年春末,雲南省的農業生產大降,因為大批牛隻都被拉去宰殺。雲南省主席龍雲幾乎用哀求的口氣告訴老蔣,繼續這樣下去雲南將要發生飢荒,老百姓有可能被迫造反,可否高抬貴手,給一條生路,停止強拉耕牛。這些資料,今天看了讓人鼻酸。
但是老蔣又能怎麼辦?只能拜託美方,能否允許用豬、禽類等肉類取代,否則已經快要沒牛可殺。但是美國方面也不高興,認為中國這是不守承諾,我們的飛行員拼命作戰,難道不值中國多犧牲一些?後來激化到最高點,龍雲一氣之下劫奪了美軍的運補車輛,幾乎搞成一場外交風暴。最後在美方願意讓步,少吃牛肉才告緩和。
筆者年歲漸長,慢慢不是很愛看歌頌英雄的作品。因為,這個世界並不浪漫,期待英雄,其實與期待聖誕老人的小孩沒兩樣。如果您想當英雄,那請謙卑,因為您的背後將會有很多人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