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從初戰不利到扭轉戰局 | 郭譽申

俄烏戰爭已經打了快四個月,最初西方媒體很不看好烏克蘭,但是俄羅斯卻初戰不利,不僅受挫於基輔外圍,還損失了一些將領和指揮官。俄軍趕快改變戰略,放棄進攻基輔,而集中兵力攻打烏東、烏南。最近俄軍已拿下幾乎整個烏東,使戰局大為改觀,逼得澤倫斯基頻頻向美歐求援。戰局起起伏伏,變化很大,怎麼會這樣?

俄羅斯起初多路進軍烏克蘭,包括迫近基輔,顯然是太輕敵了。反觀對手烏克蘭,早已有充分的準備。自2014年烏克蘭分裂,美國和北約就開始大舉介入,既支援武器裝備,又派遣很多軍官、顧問到烏,協助訓練烏克蘭部隊,因此烏軍有相當強的戰力。

烏克蘭領土廣大,俄羅斯多路進軍,兵力分散,因此削弱了攻堅的能力,是其主要的戰術錯誤。而且當時烏東仍有不少烏軍,阻擋俄軍的連成一片、互相支援,也削弱俄軍的戰力。

此外,俄羅斯雖然號稱戰鬥民族,自蘇聯解體至今30年,不曾打過較有規模的戰爭(打車臣、喬治亞都是小戰役,參與敘利亞內戰也很有限),更不曾面對美國的高科技監視監聽系統。美國雖然不直接出兵烏克蘭,卻以其監視監聽系統提供烏軍所需的各種軍事情報,俄軍缺少防禦美國高科技監視監聽系統的實戰經驗,導致一些將領和指揮官被狙擊身亡。俄羅斯的主力戰艦莫斯科號被烏軍的反艦飛彈擊沈,大約也是出於同樣的原因。

俄羅斯初戰不利所犯的錯誤不難認清並加以改正。一方面,俄軍放棄進攻基輔,而集中兵力攻打烏東、烏南,尤其烏東,使烏東、烏南的俄軍能連成一片、互相支援。由於這些地區的居民多屬俄羅斯族,是俄軍比較容易駐守和管理的。另一方面,俄軍從實戰中獲得經驗,迅速加強其保密、隱匿、欺敵等工作,使美國的高科技監視監聽系統不再無往不利。這些逐漸扭轉了俄羅斯的不利戰局。

俄烏戰爭已經成為消耗戰,至少有兩點是利於俄羅斯,而不利於烏克蘭和其美歐盟國。其一,雖然美歐盟國擁有的軍事資源多於俄羅斯,但是美歐援助烏克蘭的武器、軍火在實戰前就有很大的損耗。美歐援烏的武器、軍火都需要從烏克蘭的最西邊運送到烏東、烏南前線,路途相當遙遠,有時候在半途就被俄軍的飛彈或空襲擊毀。此外,由於烏克蘭的人民和部隊都非常窮困,部份援烏的武器、軍火竟被盜賣而出現在武器、軍火的黑市!其二,烏克蘭一再徵兵,以補充其部隊的人員損失,這些新兵難免訓練不足,而無法充分發揮美歐先進武器的效能。

俄羅斯已經在烏克蘭扭轉戰局,逼得澤倫斯基一再向美歐求援,因此俄烏戰爭勢必繼續拖延很長時間。長期的戰爭常決勝於政治而非軍事,包含人民的支持、經濟對政治的影響等等各種因素 (參見《俄烏戰爭將決勝於美俄政治而非軍事》),目前的政治經濟形勢看來也不利於烏克蘭和其美歐盟國。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