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收外籍生來台打工的亂象-我一步一腳印心安理得 | 劉廣華

報載有學校鑽新南向國際產學專班的漏洞,違反教育部三令五申,不得通過仲介招收外籍生的禁令,招收了大批東協國家的學生,送到產業去打工,更進一步違反勞工相關規定,超時工作。

這次比較特殊的是,所謂的仲介還以大學的面貌出現,以姊妹校的名義,堂而皇之的選送學生來台;說是就學,其實就是打工。

如果證明屬實,這就真是操作模式的升級了。

以往常見的操作模式是,由仲介在新南向國家負責招生,無論是進高中或是個別招生,通常是以統包的方式操作;亦即,以台灣學校代表的名義在當地招生,再由仲介代為完成學校申請手續、辦理簽證、體檢、購買機票,有的甚至還統一帶隊來校報到。

由於以前曾經出現過華語、英語皆不通的學生,卻獲得學生簽證來台就學的狀況;為了防止此一弊病,後來各駐外館處在外籍人士申請學生簽證時,通常都會要求檢附相當程度的華語或英語檢定證明;基本上防堵了路人甲來台灣當學生的管道。

後來,有學校引進前英、美殖民地國家的外籍學生來台;因為這些學生的英語能力基本無礙,所以只要有學校錄取通知,大概都可以獲得學生簽證進入台灣;不過,這些國家的學生來台之後,往往因為引進學校無力提供真正的全英語課程而無法真正求學,遂淪為具有學生身分的勞工。

之前的烏干達、孟加拉、菲律賓學生變血汗勞工的爭議事件,大體屬於這種性質。

當然,類似狀況也非台灣獨有。

之前就曾經聽說過,日本有日語學校與仲介勾結,廣招越南、尼泊爾學生,說是留學,其實是利用海外留學生的打工招募與外國人技能實習制度,以提供廉價勞動力,填補日本勞動力的缺口。

平心而論,國家因為人口老化、少子化、勞工短缺等等問題而使用政策工具,引導學校引進新血,活化社會動能並沒有錯;錯的是濫用政策工具的學校。

劉杯杯曾經耳聞,卻無法證實的謠傳有許多。

像是有學校明明沒有全英語教學能力,卻又開班引進外籍生;擺明的是掛羊頭賣狗肉。

有的學校明明沒有足夠的教學能量或是住宿空間,卻一樣引進大批外籍學生,再運用寒暑假,或是假日教學,跟本地生錯開,有效運用教學空間;或是乾脆由輔導老師進駐工廠宿舍,讓學生白天上班,晚上上課;老師則從通識課程到專業課程,一人全包。

也曾經聽過有外籍生同年入學,再集體延畢的。

劉杯杯學校推行國際教育已逾20餘年;在長官的堅持下,一直都是一步一腳印,一個個國家跑,一個個學生招,目前有2000多的僑港澳外籍學位生,來自60餘個不同國家地區,歷年累積則有來自90餘個國家的學生。

雖然花了20多年的時間才有這樣的人數;不過,每次看到有學校在短短1、2年之間,來自同一國家的外籍生能夠暴增千人之多,就覺得很是心安理得。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