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國民黨連續遭遇四大公投和立委補選、罷免兩案的挫敗。一時指責黨主席朱立倫,要他下台負責的聲音不絕於耳。當時我認為,藍綠的競爭根本不公平,因此為文《別太責備朱立倫和國民黨》幫朱開脫責任。筆者對朱絕無成見,現在卻要大聲說,朱立倫主導國民黨中常會通過徵召張善政參選桃園市長,是得不償失的決策。
選舉民主制度的核心精神是,候選人公平競爭,再由人民投票選出屬意的候選人。政黨內的競爭,也應該類似,就是基於民調的黨內初選。因此黨內初選應該是常態,而徵召是例外,不得已而為之。只有當沒人願意參選,或有意參選者都毫無勝選機會時,才由黨中央徵召適合的參選人。
國民黨在桃園市人才濟濟,在地的立委呂玉玲、魯明哲等似乎都有意願參選,而台北市議員羅智強更已遷籍桃園,公開宣佈參選。這些人若以黨內初選選出一位最強者,參選桃園市長,絕不是毫無機會勝選,因此朱立倫徵召張善政參選,是破壞黨內初選制度,是沒有正當性的。既然張善政有意願參選,就應該參加黨內初選,擊敗其他的有意參選者,讓大家都無話可說。
朱立倫徵召張善政參選,既造成黨內地方勢力的反彈,又損害國民黨的形象,使民眾覺得國民黨始終是一個不民主的威權政黨。前者或許可以在大力溝通、疏通之下逐漸平息,後者卻會如影隨形地長期損害國民黨,也是國民黨的民調一直低迷的原因之一。
朱立倫說:「我比誰都希望桃園贏」。他徵召張善政參選的理由顯然是,他認為張最有機會打敗民進黨,贏得桃園市長。這樣的判斷正確嗎?令人置疑。
張善政曾擔任馬英九時代的行政院長 (政權交接之前的短暫看守內閣),以及韓國瑜選總統時的副總統候選人,因此有全國知名度。然而現在的選民自主性高,不會因為馬、韓的推薦就票投張善政。張雖然形象不錯,但是選舉經驗不足,他的唯一選舉經驗是副總統候選人,然而在總統大選,副總統候選人從來都不重要;而且張太斯文,缺少選舉所需的爆發力,因此他未必比其他有意參選者更有機會勝選。
朱立倫從反對羅智強空降桃園參選,到現在徵召張善政參選,他堅持避免在桃園舉行黨內初選。為什麼?是怕初選造成黨內的不團結甚至分裂嗎?國民黨就這麼脆弱嗎?當年江啟臣在黨內初選僅小輸盧秀燕一點點,他能夠全力支持盧當選台中市長。現在的桃園國民黨卻不能團結支持黨內初選的獲勝者嗎?假使國民黨一直視黨內初選為洪水猛獸,就不適合民主制度,只有等著關門大吉了。
總之,朱立倫徵召張善政參選,未必能贏得桃園市長,卻必定損害國民黨的長期形象,是得不償失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