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春秋時代即有諸侯相繼稱霸的記錄。原因是周天子統治權力式微後,無法有效號令諸侯。於是諸侯中發展得較好,較有實力者,就出來稱霸,號召諸侯,對內安定統治秩序,對外抵禦外族侵擾。因此當時的所謂稱霸並非貶義,反而是周天子賴以維護天下秩序,使萬民得以安居樂業的依託。但自晉國遭韓、趙、魏三家分割封地,自立為王後,乃造成天下秩序大亂,周天子的權威,從名義到實質都被破壞了,天下再無諸侯與萬民可尊崇的對象了。
人類社會需要有穩定秩序的權威,使其得以和諧安定、繁榮發展。不論是古代的人治或現代的法治,其欲達到的目標皆然。從此一標準出發,衡量社會制度的優劣,即應以其所賴以生存發展的社會,能否因此獲得和諧安定、欣欣向榮為最高衡量準則。
中國春秋時代的霸主,雖稱之為霸,但其遵行的卻非“霸道”,而為“王道”。這與今日美國霸權主義者所奉行的“以強凌弱”、“以大欺小”的做法,相距何止十萬八千里。中華民族基本上是個崇尚儒家文化,尊王道而反霸道的民族。儒家文化的核心理念,即我們在校期間所學習的“禮義廉恥”和“四維八德”等固有的倫理道德。文革後的大陸也越來越重視中國傳統文化教育了。可見一個好的,正確的制度是不會被長期淹沒的。
較之中國,甚至歐洲,美國是個歷史文化較短淺的國家。美國原為英國殖民地,經獨立戰爭後脫離英國,於1776年7月4日建立美利堅合眾國。國家獲得迅速發展強大,而成為今日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由於美國一開始就是建立在掠奪和擴張基礎上的國家,因此至今仍保留著崇尚霸道與實力的原始天性。
筆者青少年時很喜歡看好萊塢的西部武打片。據說蘇聯的史達林生前也愛看,目的是要看看美國白人當年是如何一步步消滅印第安人的。據說印第安人原系發源於我國北方的少數民族,經白令海峽移入美洲,最多時曾達到4000萬人左右,而居住在今日美國境內的印第安人也有1000萬人以上。白人初到美洲時,當地印第安人對他們既慷慨又友好。但當白人站穩腳跟後,卻恩將仇報,將他們趕到西部的荒漠中,並限居於狹小的保留地內。美國霸權主義者動輒污蔑別人搞“種族滅絕政策”。其實最早,最徹底實行種族滅絕政策的,就是美國霸權主義者。以至過去一度超過1000萬人的印第安人,到1970年只剩下約80 萬人了(參見《美國滅絕印第安人慘劇》)。
美國“國強必霸”的邏輯,是從他們自身的經驗得出的。他們過去到處侵略、掠奪,因此認為中國強大後,也必然會步上他們的後塵。這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筆者不久前曾在拙文中提過,美國建國240年中,曾發動了200多次戰爭,無戰爭的時間不超過16年。他們是真正名副其實的“好戰分子”、“恐怖分子”。美洲對歐亞大陸而言,只是在太平洋和大西洋外的一座孤島。正因為它遠離歐亞大陸,兩次世界大戰均未被觸及。二戰後遂成了唯一真正的戰勝國。一些歐亞大陸上的古老文明國家,反被他們踩在了腳下。
美國霸權主義者信奉“國強必霸”的規律,因此認為,憑藉其今日的實力,稱王稱霸是理所當然的。2021年當中美外交代表在阿拉斯加會面時,美方代表竟粗暴無禮地說,他們是從實力地位出發,對中國說話的。遭中方代表嚴厲反駁訓斥。鑒於美方代表既無教養,又目中無人,令中方代表恍如“秀才遇到兵”,無奈之下被迫說出了:“中國不吃這一套”的大白話來。
跟美國霸權主義者打交道,講”溫良恭儉讓“是根本行不通的。然而即使如此,筆者仍認為,美國霸權主義者雖是壞蛋,但絕大部分的美國人還是好的,我們必須與他們維持良好的關係。只有當中國更強大富足了,才能折服美國霸權主義者,使兩岸和平統一的目標得以實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