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貿易戰如何?會經貿脫鉤嗎?影響中美如何? | 郭譽申

2018年美國對中國開啓貿易戰,短期的目標是減少美國對中國的貿易赤字,長期的目標可說是美中經貿脫鉤,即減少美國對中國的經貿依賴。美中貿易戰已進行四年,狀況如何?美中經貿是否脫鉤?影響中美如何?

美中貿易戰曾使美國對中國的貿易赤字稍降,但是隨即碰上新冠疫情,在新冠疫情的衝擊下,美國去年(2021)的貿易逆差創下歷史新高,達8591億美元,比前年增加27%。其中美國對中國的商品貿易逆差不減反增,擴大為3553億美元,比前年增加14.5%,為三年來的新高。美、中的經貿關係不僅未脫鉤,反而更加緊密相連,使貿易戰幾乎白忙一場。此外,跟貿易戰有些相關的高通膨已經持續快一年,讓美國頭痛不已。

這些數據給美國上了一課,單邊的懲罰行動,如增加關稅,其脫鉤效果不明顯,還帶來「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副作用。於是美國逐漸轉向「精準脫鉤」,即脫鉤的範圍要盡可能小,只要在關鍵技術領域和中國脫鉤,而其他領域仍然可以正常往來。這是中國在5G如華為、人工智慧如曠視科技、無人機如大疆創新等具有技術優勢的公司,紛紛受到美國「重點制裁」的原因。

精準脫鉤、重點制裁,似乎是蠻厲害。譬如華為,幾乎被迫放棄整個手機市場,而其5G設備則被阻擋在美歐市場之外。不過,美歐也不是只賺不賠的,華為放棄的手機市場有部份被中國其他的手機品牌補上,而美歐購置華為之外的5G設備,需要付出更多的經費,才能達到同樣的功能。

更重要的,中國非常龐大,精準脫鉤、重點制裁雖能打擊少數特定的中國企業,但不過是九牛之一毛,並無法影響、改變中國經濟持續發展的大局。中國2019年的國內生產毛額(GDP)大約是美國GDP的67%,兩年後的2021年,中國的GDP已經達到美國GDP的77%。這經濟數據雖然很受新冠疫情的影響,有些不尋常,但是仍顯示,增加關稅的全面脫鉤和重點制裁的精準脫鉤,都阻擋不了中國的崛起,而且美中的經貿脫鉤頗難實現。

除了中國的GDP追近美國,下列兩經濟數據顯示,美國已經愈來愈沒有實力對中國進行貿易戰和經貿脫鉤:

2021年,中國前三大貿易夥伴依次為東盟、歐盟和美國,對這些貿易夥伴的進出口總值分別為5.67、5.35和4.88兆元人民幣(參見《陸去年貿易進出口總值年增21.4%,再創新高》)。美國已落居中國貿易夥伴的第三名,美中經貿在中國經貿中的占比在減少,因此美中貿易戰愈來愈傷不了中國。

中國的全球進出口總值自2017年起已經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其2021年的進出口總值更超過美國達29% (中國6.05兆美元,美國4.69兆美元)。這表示中國對全球貿易的影響已明顯超過美國,若美中經貿完全脫鉤,各成隔絕的體系,多數國家應該會西瓜偎大邊,靠向與其貿易額較大的中國,而不是美國。

台灣的經濟學者和官員大多預期/期盼,美中貿易戰能導致美中經貿脫鉤,因此削弱大陸的經濟([1] [2])。四年來的實況顯示,美中經貿難以脫鉤而大陸將繼續崛起。這些學者和官員都是一廂情願,心中只有政治正確,而沒了經濟專業。

[1] 朱敬一,《維尼、跳虎與台灣民主》,2021。

[2] 陳添枝,《美中貿易戰,戰什麼?:大國崛起與制度之爭》,2021。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