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軍事刊物評估,俄羅斯的軍事力量是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其軍事力量遠勝烏克蘭。然而在這次俄烏戰爭,俄羅斯攻打烏克蘭卻頗不順利。雖然這是因為美國、歐洲對烏克蘭提供大量武器、物資、情報的支援,俄羅斯所呈現的軍事力量顯然不像軍事刊物的評估那樣強大。大家都看走眼了?
不是放馬後砲,筆者早就不看好俄羅斯的軍事力量。軍事刊物一般都評估,中國的軍事力量是世界第三,次於美、俄。果真如此嗎?美國的軍事力量仍領先全球,目前應是共識。但中、俄的軍事力量到底如何對比?
美國的軍事預算比中、俄多得多,但是美國的人員薪資,不論軍人或武器開發專家,都遠高於中、俄,因此美國與中、俄的軍事預算差距是否反映它們的軍事力量差距,較難有定論。另一方面,中、俄的基於國際匯率的人均GDP和基於購買力平價(PPP)的人均GDP都很接近,表示人民的一般生活水準、物價水準、人員薪資等都很接近,因此中、俄的軍事預算金額頗能反映它們的軍事力量。
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列出2020年的各國軍費支出,中國是2520億美元,俄羅斯是617億,中國的軍費支出是俄羅斯的4倍多。另一重要數據是軍費支出占該國GDP的百分比,中國只有1.7%,俄羅斯是4.3%,俄羅斯承擔的軍費比例比中國重得多。中、俄的人員薪資、物價水準很接近,俄羅斯的軍費卻遠比中國少,但其軍費對國家的負擔卻比中國重得多,如何能期待俄羅斯的軍事力量強過中國?隨著中國GDP的持續增長,其軍事預算將持續增加,其軍事力量也將持續超越俄羅斯。
俄羅斯的軍事力量被高估,當然因為蘇聯在冷戰時代就是軍事強權,而俄羅斯繼承了蘇聯的軍事力量。軍事力量的確需要多年的累積,譬如一件現代武器的開發製造常需要好幾年,而製造完成後可以服役使用幾十年。然而蘇聯解體已經30年,俄羅斯又經歷了上世紀末的混亂和衰敗,當年最先進的武器現在當然不再先進,而俄羅斯的有限軍事預算恐怕不足以適當的維修和更新這些武器。這大約是俄軍在烏克蘭的表現不大理想的主要原因。
俄羅斯的軍事力量看來已經不如中國,並且不像軍事刊物的評估那樣強大。俄羅斯花費GDP中的很大比例(4.3%)於軍事,但是其軍事預算卻不到中國的1/4。這當然是因為俄羅斯的GDP太小了,只有中國的1/10。現代戰爭比的是武器裝備,這需要錢和科技,因此軍事力量的基礎在經濟 (包括科技,有科技才能成為高所得的經濟體)。中國只花費GDP中的小比例(1.7%)於軍事,而全力發展經濟,是明智之舉。俄羅斯受到美國和北約的逼迫而發起俄烏戰爭,似乎是自曝其短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