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四十一年(1952),我們這個老兵連隨着大夥進入基地,接受為期十七週的美式訓練。
過去國軍打野外都是在營房附近,班排小部隊訓練,如今美式訓練都依照實戰把部隊拉到中央山脈去演練,從連攻擊、營對抗、團對抗、到師對抗,都在那大山窩裡。經常一週半月的都在山野中露營,沒有營幕,官兵只有裹着雨衣蜷臥在草叢中睡覚,任由蚊蟲叮咬,山中雨多,衣服濕了仍穿在身上讓它自然乾。
炊事兵更辛苦,他们推着伴行車,載着炊具和粮草跟進,山徑崎嶇,有時沒有路徑,伴行車要拆卸背負着走。部隊在山上布陣,炊事兵到山下找個山澗水源地,埋鍋做飯。飯菜做好了挑上山去,部隊又不知轉移哪裡去了,炊事兵挑着飯菜和開水,跌跌撞撞,山霧瀰漫,草木莽莽,分不清東西南北。只能扯起嗓子大喊:「第六連在哪裡!」山鳴谷應,好不容易把部隊找到了,官兵们唏哩呼嚕把肚子填飽,飯盒装滿,水壺灌滿,炊事兵們又得收拾炊具準備隨部隊轉進。
有一天,山形陡峭,炊事兵在山下把飯做好了,無法送上去,只要採用猴子攀崖法,把飯盒傳上去。像這種情況,在美軍早使用直升機了。
如此十七週,許多阿兵哥住進醫院,可是本連一個都没有。基地訓練完畢,全營幹部舉行檢討會,營長樊光午最後結論:「…你們都說第六連的兵年紀大,看他們背起背包摇摇欲倒的樣子,可是每次演習,救護車上從没見過第六連的兵。老兵喲!老兵!薑還是老的辣!」
日前看到報紙,後備軍人召集訓練,舉行露營,每兩個人有一頂屋頂型的小帳篷,小帳篷中有燈具,還有睡袋軟墊。我看了真不知今夕是何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