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自2018年對中國發起貿易戰、科技戰,美、中於是進入全方位的彼此競爭。競爭不是壞事,有競爭才會進步。中、美應該競爭國家治理的績效,譬如:競爭使人民生活更好,競爭使社會更有公平正義,競爭改善弱勢群體的生活狀況,競爭改善自然環境和生態,競爭建立友好的國際關係等等。
中美競爭應在國家治理,但是美國似乎輕忽國家治理。美國的基礎設施多已老舊,川普總統因輕忽新冠疫情而無法連任,拜登總統因通貨膨脹居高不下而民調持續走低,這些都顯示美國的國家治理有改進的空間。
另一方面,美國,及其五眼盟國,卻花不少資源大肆抹黑醜化中國。譬如 [1] 從書名即知是一反中的專書,一本書不算什麼,然而 [1] 的注釋,即參考文獻,竟有110頁之多(書的内容主體僅316頁),每頁約包含15個注釋,因此全書總共約有1650個注釋,大部份的注釋都代表抹黑醜化中國的一篇文章或一本書。真是洋洋灑灑啊!
[1] 及其大量注釋,主要在介紹及批評中國如何走向世界及可能改變世界,強調中國共產黨在其中的重要角色。
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它的走向世界,並相當程度影響及改變世界,是理所當然的。而且在國際上,每個國家都追求自己的國家利益,更是天經地義。若中國對自己的老百姓不好,是應該被批評。指責中國在國際上追求自己的國家利益,卻是毫無道理,只顯示美國及其五眼盟國的霸權心態。
中國實行「黨政合一」的政治制度,共產黨幾乎可被視為政府的延伸和預備隊,卻多不受雇於政府,而數量是政府的很多倍。不僅協助駐外單位,共產黨人對中國發展國際關係確有很大幫助。美國應該很羡慕共產黨對中國發展國際關係的助力,批評共產黨在國際的作用只是酸葡萄心理,誰教美國的政黨只管選舉!
[1] 指控中國的間諜網及以金錢收買國際影響力。美國的間諜網曾推翻外國政府、暗殺外國政要,中國的間諜網顯然還差得遠,作者怎好意思指控中國的間諜網?中國以金錢收買國際影響力,是不大好,但是大部份國家不都這麼做?更該怪罪的是願被收買的政客吧!
[1] 不僅批評中國,也嚴厲指責與中國友好的西方政治人物及在中國投資的企業家。親中、反中看來成為西方國家政治鬥爭的議題。中國既是世界工廠也是世界市場,只要西方仍信仰資本主義,就不缺乏親近世界工廠和世界市場的政治人物和企業家,西方國家親中和反中的政治鬥爭只是增加自己的內耗而已。
美國抹黑醜化中國,或許在國內外有一時的效果,但是國家的進步主要取決於國家治理的長期績效,而非製造出的虛假形象(無論好壞),因此中國是無法被抹黑醜化削弱的。美國輕忽國家治理,不像中國的一直兢兢業業。美國想要靠抹黑中國贏得中美競爭,恐怕是搞錯了方向。
[1] Clive Hamilton, Mareike Ohlberg《黑手:揭穿中國共產黨如何改造世界》(Hidden Hand: Exposing How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is Reshaping the World, 2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