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看來,俄羅斯、烏克蘭遠在十萬八千里外,那兒發生的事情怎會影響到兩岸呢?實則不然。由於現代交通發達,甭說各種超音速武器了,即使普通航空器也越來越快,這些科技上的變化無形間縮小了人類的生存空間,因此即使發生在遙遠處的事情,也與近在身旁者沒有太大區別。
二戰後國際關係重新排列組合,較戰前並無緩和,反愈趨複雜。尤其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陣營,與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各以北約與華沙公約相互對峙,相互抗衡,直至1991年華沙組織解散。人們稱這段時間的世界格局為冷戰。華沙解體有種種因素,但歸根結底出在經濟問題上。一般認為,這是蘇聯計劃經濟僵硬缺少彈性,沒能反應市場的實際狀況,而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抵制與誤導也是重要原因。
蘇聯的解體與華沙集團的解體,幾乎是相伴而行的。蘇聯解體後,過去的加盟共和國紛紛脫離而去。正是樹倒猢猻散,好不淒涼。烏克蘭與俄羅斯即同在1991年蘇聯解體後,脫離蘇聯。1999年普京在葉利欽辭去總統後,繼任為國家領導人,他已四次當選總統了,在其勵精圖治下,俄羅斯終得以恢復了昔日的國際地位。雖同為白人,西方一直視俄羅斯及過去的蘇聯為威脅。俄羅斯曾被蒙古統治了240年,許多歐洲人認為,他們已滲入了蒙古血緣,並非純正的白人,而他們信仰的東方正教也非純正的基督教,因而遭到歧視與排斥。
早在沙俄時代,俄羅斯就形成了橫跨歐亞兩洲的龐大帝國。其中許多土地原屬中國,因此不少國人都對俄羅斯懷有或多或少的敵意,尤其是來自臺灣的人,因受「反共抗俄」宣傳的影響,對俄羅斯有著相當的戒心。俄羅斯擁有如此龐大的國土,當初主要是為了尋找出海口,尤其是不凍港。原屬我國的海參崴就是在此背景下喪失的,俄國人已將其更名為Vladivostok,意為「統治東方」。這對中國人來說,當然不是滋味。然而當代中國人迫在眉睫的首要任務是儘早收復臺灣,其餘歷史遺留的問題,均需從長計議。目前我們必須搞好與俄羅斯的全面夥伴關係,以應對美國霸權主義者的威脅。
台獨分子欲借助國際反華勢力,尤其是美國霸權而脫離中國,此與烏克蘭的做法有不謀而合之處。若台獨分子誤判形勢,超越大陸所設紅線,甚至意圖與國際反華反俄勢力沆瀣一氣,則極有可能迫使大陸動念,不如趁與俄羅斯聯合對抗西方反華反俄勢力之便,一舉拿下臺灣,結束兩岸長期分裂的狀態。這叫「長痛不如短痛」,是合乎大陸絕大多數民意的。
俄羅斯已派兵多路進攻烏克蘭,而美國與北約聲明不派兵進入烏克蘭,僅提供武器彈葯的支援。中俄是否有同時解決俄烏與兩岸問題的默契,值得大家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