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獨想要讓台灣脫離中國而獨立建國,一直企圖製造出「台灣民族」和「台灣民族主義」,以區別於並對抗中華民族和中國民族主義,其作法包括「去中國化」,宣稱台灣人多有原住民的血緣等等。台獨在這方面努力了二三十年,有助於民進黨的獲得政權,但是真能製造出台灣民族和台灣民族主義嗎?看來並不樂觀。
在此民族和民族主義可說是一回事,一群人若形成一個民族,就會呈現出民族主義;反之,一群人若呈現出民族主義,就是一個民族。種族是基於共同血緣的人群,民族則不強調血緣而強調認同。著名的國際關係學者John Mearsheimer列舉出民族的六項特徵 ([1]):
強烈的一體感
獨特的文化
深刻的歷史
優越感 (優於其他民族)
神聖的領土
對主權的堅定追求
讓我們根據這些特徵來評估,台灣人是否足以形成一個台灣民族?而台灣民族主義的強度足以比擬中國民族主義嗎?
在兩蔣時代,台灣人普遍自認為中國人,有很強的一體感。然而民主化之後,藍、綠競爭執政而長期惡鬥,台灣的一體感明顯減弱了。譬如,筆者就曾聽到有藍營的支持者在綠營贏得執政後說,他以前每年都捐錢給慈善機構,但以後不捐了,不願幫助綠營執政者解決貧窮問題。藍營執政時,部份綠營支持者恐怕也有類似心態吧。
在文化、歷史和優越感方面,中華民族有悠久的歷史、不曾間斷並影響四鄰的文化,又長期是東亞的核心大國,這些都是「台灣民族」絕對比不上的。有些人或許認為,台灣實行了西方的自由民主制度,已產生異於中國的獨特文化。其實不然,台灣人仍然很像對岸的中國人,跟中國人有類似的行為和意識形態。(參見《台灣人仍是中國人》)
台灣只有面對大陸時堅持主權和領土,面對美、日就成了軟腳蝦。蔡政府既不敢對釣魚島有任何主張和行動,又在美、日的壓力下逼迫民眾吞下萊豬和核食。台灣這樣輕易地放棄領土和主權,只會造就軟弱的人民,與堅持台灣、釣魚島和南海主權的大陸民族主義不可同日而語。
台獨企圖製造出台灣民族和台灣民族主義,以對抗中華民族和中國民族主義。以上的簡單評估顯示,台獨是枉費心機,而台灣民族和台灣民族主義始終只是泡影。這也呈現於台灣人大多只是口頭反中,卻不願從軍保衛台灣,並且沒有政黨敢於主張恢復徵兵制。雖然民族主義是兩面刃,必須適可而止。沒有台灣民族和台灣民族主義,台獨建國就是死路一條,更何況大陸的規模是台灣的幾十倍,台獨別再執迷不悟吧。
[1] John Mearsheimer,《大幻想:自由主義之夢與國際現實》(The Great Delusion: Liberal Dreams and International Realities, 20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