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憲派鬥不過革命黨,國民黨鬥不過民進黨,如出一轍 | Friedrich Wang

為什麼20世紀初,中國的立憲派最終鬥不過孫中山所領導的革命黨?

我們要知道立憲派是當年中國社會真正的精英。他們的成分包括地方士紳、新興口岸的商人階級、各種新式的知識分子。他們不但是地方的意見領袖,也在將近20年的時間裡帶領中國社會逐步走向現代化。在聲望上當然無以倫比,在知識面上也比較全面,跟統治階層的滿清皇族也比較有互信基礎。近年來興起的官僚實力派,例如袁世凱、張之洞等人,也與他們有比較良好的關係。

簡單說,未來如果中國發生政權轉移,這些立憲派將最有可能穩定國家社會,組成一個新政府。他們有鑒於歐洲歷史發展的經驗以及當時中國社會的實際狀況,認為權力必須要妥協,必須與當時的掌權階層分享權力,而不是魚死網破。所以君主立憲變成他們認為最佳的選擇,既可以保存既有的權力階層,又可以維護中國社會的穩定,更可以保住他們的各種既得利益。這可謂三贏!

1901-1911的整整10年間,在立憲派與滿清政府相互協調之下,中國完成了許多的改革,這個改革在許多人眼中都是非常有希望的。可是為什麼最後這個改革還是以失敗告終,革命黨獲得了最後勝利?

原因很簡單,因為立憲派雖然有遠大的理想,要建立一個和平的憲政秩序來管理中國,但是在手段上沒有辦法與革命黨相互競爭。

具體而言,因為革命黨沒有下限,什麼樣的手段都可以用:造謠、抹黑、暗殺、恐怖攻擊、收買軍隊、勾結外國,幾乎是無所不用其極。革命黨不必珍惜既有的秩序,可以盡情破壞,以後再寄望於未來那一個遙遠的新建的共和國,所以革命黨可以不擇手段,可以訴諸各種民粹激情,當然可以滿足當時已經對於國家處境感到非常不耐的中國社會。而立憲派必須穩住大局,不可能像他們這樣只求眼前的利益,所以處處被動,甚至於不斷被抹黑而沒有辦法說服社會。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後來導致辛亥革命的導火線,四川保路運動。革命黨不斷造謠滿清政府要將四川的鐵路權利賤價賣給列強,但是實際上並沒有這回事,滿清政府還不斷用各種方法試圖將列強佔領的鐵路權利收回,當時的郵傳部尚書盛宣懷是一個開明的官僚,立場接近立憲派。但是這麼一個沒有被查證的謠言竟然就掀起全國的動盪,最後顛覆了滿清王朝,而往後中國幾十年的動盪就此肇因。

今天歷史又在台灣重演。為什麼國民黨鬥不過民進黨?因為國民黨所面對的對手是一個沒有下限的團體,造謠、抹黑、打壓言論自由、動用公款收買、豢養各種打手、使用街頭暴力⋯⋯。除了沒有發動軍隊之外,幾乎與當年的革命黨沒有兩樣。而國民黨就跟當年的立憲派類似,要的只是和平的憲政秩序,當然只有節節敗退,甚至一敗塗地。

可悲的是到今天國民黨都還沒有想通這一點,總是用正常的政黨競爭的眼光來看與民進黨的關係。民進黨要的就是革命,革國民黨和中華民國的命,國民黨卻幻想跟他們用討論、表決、投票等等方式,那不是天方夜譚,又怎能不敗到今天的地步?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