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自獨立建國至今不到250年,其國土從最初的13州,快速增加膨脹,現在其國土是當初的12倍多,包括50個州、華盛頓特區和不少海外領地。美國國土的大幅擴張當然是為了其國家利益,但是種族主義也是重要的考量因素。本文取材自美國西北大學歷史學教授Daniel Immerwahr的著作[1]。
簡單說,當美國獲得一片新的土地,這片土地僅被視為「領地」,其居民並無完整的公民權;若後來參眾院國會接受這片領地成為一個新的州,其居民才擁有完整的公民權,可以選出參眾議員進入國會。而參眾院是否贊成新增一州,常會考慮種族因素。
美國從最初的13州向西擴張,曾劃出廣大區域保留給印第安原住民,稱為「印第安國度」(Indian Country),也是一種領地。然而歐洲裔白人拓墾者不斷侵占印第安國度內的土地,並逐漸形成多個被參眾院接受的新的州,而愈縮愈小的印第安國度卻始終無法成為一州,最後變成散布在多個州裡的印第安保留地。印第安國度不被接受成為一州,明顯因為當時參眾議員歧視印第安原住民,譬如公開宣稱:「我還沒準備好要在這個大廳中迎接印第安人」。
德克薩斯共和國是自墨西哥獨立出來的國家,被墨西哥視為反叛的省。1845年德克薩斯加入美國成為今日的德州,於是爆發1846至1848年的美墨戰爭。墨西哥與西班牙殖民者艱苦鬥爭了11年才在1821年獲得獨立,並且在美墨戰爭前一直很動盪混亂,因此美國輕易戰勝墨西哥,並且有能力併吞整個墨西哥。不過國會不贊成:「我們從未想要將高加索種族-自由白人-以外的人納入聯邦」。結果美國僅兼併墨西哥北部人口稀少的區域 (今日的加州、猶他州、內華達州、新墨西哥州與亞利桑那州),而放過了人口眾多的墨西哥南方區域。
美國只有兩個州,夏威夷和阿拉斯加,在本土之外。1867年,美國希望從俄羅斯購入阿拉斯加時,當時主要的反對聲音是:「我們並不想要…愛斯基摩同胞」。這場交易最後會成功,只是因為愛斯基摩人口著實不多,而阿拉斯加十分廣大 (現在歐洲裔白人是阿拉斯加的最大族群)。非白人種族占比高的夏威夷,能成為美國的一州,因為它在太平洋的位置對美國的安全有重要性;而它的總人口不多(現在不過140萬),大約也是原因之一。
二次大戰後,美國很快就放棄了其主要的殖民地菲律賓,讓它獨立建國。主要原因也是美國不想接納所有的菲律賓人成為美國人。菲律賓非白人的人口眾多,現在已近1億。
從美國的擴張歷史可知其白人至上的種族主義根深柢固。另一方面,美國卻每年接受少量的非白人移民,加上非白人的非法偷渡客,日積月累之下,近年白人的主導地位有喪失之虞,美國終須面對難解的種族問題。譬如,民主、共和兩黨的嚴重對立就與種族問題有關。要消除長期的種族主義,是知易行難啊!
[1] Daniel Immerwahr,《被隱藏的帝國:一部發生於「美國」之外,被忽略的美國史》(How to Hide an Empire: A History of the Greater United States, 20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