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的經濟規模在去年底達到17.7兆美元,已經接近美國的80%。地球上有第二個國家達到這樣的程度,對美國來講是將近100年來沒有過的狀況。以前筆者就多次說過,中國在人類文明發展中長期領先,所以未來經濟規模超越美國只是拿回了本來在歷史上就有的地位。
不過,我們仍要注意規模並不代表一切,鴉片戰爭時期中國的經濟規模也比英國要大。所以要注意的是產業的內容以及技術發展水平。當年乾隆送給英王喬治三世的禮物是絲綢、瓷器、茶葉,而喬治三世給乾隆皇帝的是手槍、鐘錶、船隻模型。這充分反映了兩個國家在產業內容上的差異,中國雖然經濟規模很大,但是只是一個農業以及手工業國家,而英國此時歷經工業革命已經蛻變成一個工業強國。
今天中國大陸的製造業規模非常龐大。但是我們要注意在關鍵技術以及零組件上仍然非常依賴歐、美、日,甚至於韓國、台灣。中美貿易戰對中國大陸在許多關鍵性技術以及零件上面的封鎖,已經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傷害。雖然,美國也沒討到什麼便宜。
大陸的政府從去年開始對房地產以及網路等產業進行強力的整頓,也不再允許虛擬貨幣的交易。這個龐大的國家已經不再將重點放在向上成長了多少,而是希望資源能夠產生水平滾動效應,藉此一定程度上來消除社會的矛盾以及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這是一場重大的人類文明史上的實驗:有沒有可能透過一個強勢的政府的手段,來對市場經濟進行調控。因為,過去的市場經濟信仰者總是強調不要跟市場對著幹。
總之,今年對中國大陸來說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年份。這並不是空話,而是這一次調控是否有效將會在今年逐漸顯現出來。現在的領導班子將在今年底邁入第三任,如果調控的效果不好,勢必將影響到政治穩定。最近習不斷強調社會穩定的重要,絕不只是因為疫情的關係。
中美貿易戰一定程度上讓台灣得利。台灣最近三年經濟數字坦白說表現不錯,但是對中國大陸的依賴卻也更深,這代表了中國大陸面對歐、美、日的各種抵制,對台灣在整個供應鏈上的角色難以割捨。台灣就在這種既參加美國對中國大陸的圍堵,又受利於中國大陸市場需求的弔詭中生存。只能說民進黨政府很幸運,加上宣傳策略得宜,在野黨是一群廢物,所以即使有各種貪污腐敗的行為,應該仍很有機會持續執政下去。
疫情終究會過去,但是全球化的腳步不會停止。RCEP已經是既成事實,而台灣卻在這之外,未來只能是對中國大陸的市場依賴更深。但是台灣內部卻對中國大陸的疏離甚至於仇恨更深。兩相激盪,未來的發展就有更多的不確定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