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招生還是招工? | 劉廣華

這兩天又有報導,有高校濫用國際產學專班機制,偷梁換柱,外籍生變移工;以前主要是東南亞的學生受害, 近來已經出現來自非洲、南亞的外籍學生了。

劉杯杯3年多前,曾經為文討論類似情況;如今讀來,竟然沒有過時的感覺。


台灣一直是東南亞國家學生留學的優先選項;根據教育部2018年年中發佈,新南向學生來台人數今年已提前突破4.1萬人,僑外生留台工作人數也較前一年成長21.83%之多。

政府推動新南向政策有成,小民百姓附諸驥尾薄有貢獻與有榮焉,開心掌聲鼓勵!

東南亞國家學生來台留學最早是從1954年起,當時美國政府為了防止東南亞華人子弟赴大陸留學受到共產主義汙染,特以美援協助台灣辦理僑教,希望東南亞華裔青年到台灣大學院校升學,對來台僑生多有補助。

後來美援停止,不過台灣還是在能力範圍之內給予僑生保險、優惠工讀津貼等補助迄今。

早期僑生來台,經濟壓力較小。

原因是,補助之外,由於早期台灣民眾出國外匯均有管制;而僑生以華僑身份出入境較少限制,返鄉回台時會順便帶點舶來品,轉手賺點車馬費順便促進國際貿易,對當初基隆委託行的榮景貢獻不小。

後來台灣民主化解除外匯與出國管制之後,僑生少了一條生財之道,而匯率優勢也大不如前;像是大馬令吉兌換台幣曾經高達1:16,相較於如今,損失了整整一半。

由是,經濟遂成為僑生來台留學的考慮因素之一。

而因為台灣學費生活費低廉,高教素質堪比歐美;再加上政治安定、民眾親善、環境自由、治安良好等等原因,台灣乃成為東南亞學生首選。

尤以嫻熟華語的大馬華人為然,一方面因為渠等國內歧視性的政治教育政策,所以有心向學者多選擇台灣為留學目的地;另一方面也因為語言文化相通,學習打工適應生活都很容易。

至於其他東南亞族群,或是已經不具華文能力的華裔學生,也因為有許多學校提供英語教學課程,少了語言障礙之後,吸引力大增。

後來教育部進一步開放東南亞華人以外籍生身分申請來台,管道更為多元,近年來人數也不斷增加,這也是前述新南向國家學生增加的主因。

孰料近來頻見個別學校以配合新南向政策為名,透過仲介招收外籍生,走灰色地帶踩邊線掛羊頭賣狗肉。

說是招生其實就是招工、說是實習其實就是工作、說是學生其實就是移工。

這當然是個別學校為增生源所行的下下策,但又何嘗不是政府為求達到人數指標所訂的寬鬆政策所導致的呢?

之前聽過日本有日語學校與仲介勾結,廣招越南、尼泊爾學生,說是留學,其實是利用海外留學生的打工招募與外國人技能實習制度,以提供廉價勞動力,填補日本勞動力的缺口。

沒想到台灣竟也有今天。

東南亞青年學生滿懷憧憬來台學習,卻淪為低薪勞工,真是號稱民主自由人權立國台灣的莫大諷刺。

台灣高等教育多年來辛苦經營,早有口碑;歷年來所培育東南亞留台菁英早在各國各行各業發光發熱,是當地的社會中堅,也是台灣與東南亞各國聯繫的橋樑。

這些留台的菁英學長學姐們看到台灣高等教育至此地步,豈一個黯然神傷可以形容?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