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共和台獨,苦海無邊回頭是岸 | 謝芷生

隨著2022年的來臨,新的一年又將開始,這是檢討過去和展望未來的最佳時機。

筆者在上篇拙文中曾提到,臺灣既是寶島也是福島。不知讀者能體會到嗎?這固受益於早年經國先生和幾位財經幕僚的殫精竭慮,但臺灣離大陸近在咫尺的地理位置,也起到了關鍵作用。現在看來,臺灣離大陸近,不但不是隱憂,反而是一大利多。

老一輩頑固反共的國民黨,將大陸江山的丟失怪罪於中共,或尚可理解。但現在與中共昔日無冤,近日無仇的台獨分子也堅持反共,就令人大惑不解了。國民黨老一輩為反共蹉跎了一生光陰,直到離開人世都不明白,究竟反的什麼,為什麼要反。其實真正發自內心反共的人寥寥無幾,他們在長期反共生涯中,既失去了江山,又失去了榮華富貴,內心的懊惱與不服不難想像。其餘跟著喊打喊殺的,無非是被洗腦後,被綁上反共戰車的盲從者。他們幾乎全已遺憾不白地,躺在臺灣幾座“國軍公墓”中了。

筆者服兵役時,經體檢和抽籤後被分配到憲兵部隊,前後在軍中待了整整兩年。前半年接受新兵訓練,包括步兵和憲兵部分,所受考驗與折磨,大概只有海軍陸戰隊可以比擬。直到今天,每當夢到服役時的光景,還會驚醒過來。過去的憲兵訓練中心,已被闢為現在的森林公園了。又有誰會想到,它當年曾是一所嚴厲的軍事訓練中心呢?

憲兵除了戰鬥訓練外,還注重思想教育。筆者記得最清楚的軍歌歌詞是:“我們是領袖的鐵衛隊,我們是革命的內層保障”,每天晚點名時都要唱。但過去臺灣的所謂愛國與革命,都必須是以反共為前提的,因此筆者常說,臺灣只有反共教育,而無愛國教育,實乃發自內心的深刻體會。大約從大學三年級起,筆者就開始關注大陸的真實狀況了。

海峽兩岸既都是中國人,要想溝通本無困難,但人為的障礙太多了,既有國民黨的,也有台獨的,還有美國的。筆者1970年初到德國時,國民黨正在海外各大城市,華僑與留學生中間召開所謂的“反共愛國會議”。筆者頗為感觸,遂寫下了來歐後第一篇與國民黨立場相左的文章:“是反共愛國會議,還是反華賣國會議”,以陳述己見,從此成了不受國民黨歡迎的人物。

國民黨的反共立場並非理念之爭,而純屬少數人的利益與權位之爭。人在爭權奪利時,往往會把爭奪的理由包裝得冠冕堂皇、理直氣壯,好像都是為著國家、為著人民。但當洞悉其內心的真實動機後,卻會令人大失所望,倒抽一口冷氣。如糊裡糊塗地被綁上他們的戰車,跟著喊打喊殺,送了小命事小,但背上助紂為虐,背叛國家民族的罪名,則不但一生英名掃地,還會牽累先人的榮譽。因此在選擇人生方向時,一定要明辨是非,搞清事理真相,不要盲從,受人誤導。

1949年國民黨敗退臺灣,國共長期鬥爭本可劃上句點,國家可從此走上全力發展經濟,搞建設的康莊大道。不料1950年6月爆發的朝鮮戰爭卻改變了國家原本應有的發展進程。大陸派遣志願軍入朝參戰,迫令解放軍更改了解放臺灣,統一中國的目標。不料這一拖就是73年。

兩岸長期的分裂狀態,令部分人士產生了幻覺與幻想,認為可利用此一狀態,使兩岸永遠分裂下去,甚至成為兩個互不相屬的政治實體。然而這既違反了國際公法,也不合中美建交時的三個公報,當然更有違大陸與臺灣的兩部憲法。“一中原則”不但為聯合國所接受,也早已成為國內與國際間的共識。

在臺灣偏安久了,會產生“直把杭州當汴州”的效應。台獨分子本就無家國情懷,他們才不管什麼杭州、汴州的,只滿足於“小確幸”。最近“四個公投”之所以失敗,一是許多人沉迷於“小確幸”的環境,二是迷信有美國人撐腰,大陸將無可奈何。然而真的如此嗎?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