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到臺灣時剛9歲,插班國小二下。當時臺灣已光復5年左右了,但日本味兒還很濃厚。學校的校舍是光復前建造的,當然是日式的。學校老師的宿舍更是日式的。進門在玄關處必須脫鞋,因裡面鋪有榻榻米。日式房子內部總是保持得很乾淨,與脫鞋習慣很有關係。
除學校外,一般公務人員住的宿舍也是日式的。筆者初三搬到臺北後才發現,原來整個住宅區的房子幾乎全是日式的。因此剛到臺灣時,就被籠罩在東洋氛圍中了。部分台獨分子會幻覺,自己還生活在日據時代,或與此不無關係吧。尤其將最高領導人的辦公室設在原日本總督府內,更加重了一般人的錯覺。日本人在臺北建造的總督府,光復之初曾改名為“介壽館”。1949年國民黨遷台後,決定將最高領導人的辦公室設於其內,遂更名為“總統府”,而沿用至今。筆者服兵役時,曾在其內部以及四個側門站過崗,長達約一年半。因此對它裡外都很熟悉。
童年時代的回憶總是美好的。筆者對初到臺灣時的印象正是如此。臺灣幾所名牌大學和中學的校舍,一般都是在日據時代建造的。筆者念研究所時的台大法學院,雖然沒有像校本部那麼恢宏,但進校門的前院,其花木和水池的佈局全是日式的,至今未變。說起來難免有些感觸及無奈。外省人從大陸來到臺灣後,竟恍如走進了半個日本似的。筆者曾去過日本北海道,就感到其景物似曾相識。
但經過半個世紀後,臺灣完整的日式房子已所剩無幾了。內心雖厭惡臺灣曾被日本殖民,但當發現許多原來的環境被改變了,仍有幾分悵然若失的情緒。尤其是在陽明山上的台大招待所,築起了高牆,不得其門而入。不知裡面的建築和景觀是否依然如故。筆者在做研究生時,學校課程不多,常一人來此休閒。看著遠處青翠的觀音山和蜿蜒的淡水河,一坐就是大半天。
三四年前來到陽明山公園,遇到了兩位來臺灣旅遊的大陸中年婦女。她們問道,這就是陽明山公園嗎?面部掩藏不住一幅失望的表情。必須承認,陽明山公園,確實不如我青少年時期看到的那麼漂亮了。它最美的時節,應是春天杜鵑花和櫻花盛開的春季。兩位女士來的時候,正是盛夏,難免有些失望。


臺灣被稱為祖國的寶島,絕非浪得虛名。它四周環海,最高的玉山將近4000公尺。植被隨地勢高度的變化而變化。大陸同胞到臺灣旅遊時,時間要充裕些,遊覽要深入些。臺灣不只是阿里山、日月潭風景宜人,許多不知名的地方也很吸引人。筆者印象,幾乎所有山區,尤其2000米以上的“溫帶地區”,都能找到美麗的風景。而且往往都有溫泉相伴,一路花香撲鼻,耳邊鳥鳴不已。
臺灣被稱為寶島,除風景秀麗,氣候宜人(但非盛夏)外,還有豐富的農林漁牧業。筆者青少年時,凡下雨積水處,不久就會生出魚蝦來,尤其是臺灣著名的吳郭魚,很容易撈捕到。四周海洋的養殖業更是隨處可見。臺灣稱為祖國的寶島是當之無愧的。但為什麼又被稱為“福島”呢?
1542年葡萄牙人航經臺灣時,未曾登島。但見島上鬱鬱蔥蔥,美麗非凡,遂不禁讚歎道“福爾摩挲!”。Formosa(福爾摩挲)在葡萄牙語裡是美麗的意思。連橫先生於1908–1918期間寫的臺灣通史中,在其序言裡即有:“婆娑之洋,美麗之島”的語句,應即出自於此。早年在國外的台獨分子,不願用中文稱呼臺灣,而多用“福爾摩挲”,而“福島”即福爾摩挲之簡稱也。聽來很彆扭,而且世界上被稱為“福爾摩挲”的地方,也不只臺灣一處。今日即台獨分子也很少再用此一稱呼了。臺灣既是中國的地方,當然要用它的中文原名了。這就如同澳門,原被外人稱為Macau,但回歸後即被改回中文原名澳門了。
作為有福之島,臺灣在民生經濟上受益於大陸,繁榮歷久不衰,人均所得即將超越南韓,福島真可謂名副其實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