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讀書、少上網,不受制於意識形態 | 郭譽申

這個時代上網非常方便,很多人都時常上網,在網路上瀏覽閱讀各種資訊。筆者退休幾年,退休之前的專業是軟體和網路技術,現在又在經營網站,我對網路當然不陌生,不過平常卻是多讀書(含讀報紙)、少上網,我花在讀書的時間遠多於上網瀏覽閱讀各種資訊。

我多讀書、少上網的原因有三:首先,網路上有太多假資訊及無法證實的資訊,而要證實網路資訊是否真實非常累人 (雖然有一些網站聲稱能證實網路資訊的真偽,其功效很有限);書籍的出版有不小的成本,必定通過一些審核和挑選,因此書籍裡的資訊一般是比較真實可靠的 (少數以宣傳為目的的書籍是例外)。其次,網路資訊一般比較精簡,是其優點也是缺點,太精簡就無法詳述論述的因果和邏輯,因此只是資訊而不是知識;書籍的篇幅一般遠多於網路資訊,沒有太精簡的缺點。其三,網路資訊比書籍,最大的優勢是即時,不過報紙也幾乎是即時的,而報紙裡的資訊一般比網路資訊可靠。

我的主要興趣在於,了解中國大陸近年的發展,以及其對世界的影響,包括中美的競爭。這牽涉到政治、經濟、文化、科技、歷史等等廣泛的層面,也跟台灣的統獨前途相關。由於這主題的政治性,網路上充斥著關於這主題的大量的虛假、扭曲、渲染的資訊;有些單位和個人根本是刻意的宣傳、美化其意識形態,並且抹黑、醜化與其競爭的意識形態。這是我特別不相信網路上這類資訊的原因。對比之下,書籍的作者當然也難免有意識形態,不過書籍的篇幅較長,通常會交待資訊的來源,讓讀者較能研判其論據是否合理、是否以偏蓋全。

為了能客觀的看清世局,不受制於意識形態和成見,我讀書的範圍相當廣,不論書籍的意識形態是親中/反中、親美/反美等等,我都多所涉獵。不過,在台灣的出版環境,絕大部份我閱讀的書籍都是美英書籍的翻譯本,難免較傾向美英的意識形態。在此「學而不思則罔」很重要,我不會輕易接受書籍的內容和論述,而會盡力思考、檢驗其可信度,甚至提出反駁的意見。我的很多讀書心得報告都發表在我所經營的奮起網站

我從中研院退休,居住在中研院附近,對於我的多讀書有很大幫助。中研院有十多個關於人文社會科學的研究所,藏書非常豐富。我有興趣的書籍幾乎都能從這些研究所的圖書館免費借閱,讓我能夠便利地享受讀書之樂,我因此更不傾向上網瀏覽閱讀不大可靠的網路資訊了。

不像我這麼幸運,有退休的空閒,又能從中研院免費借閱書籍,多數人只能時常上網,在網路上瀏覽閱讀各種資訊。這是情有可原的,筆者的小小建議是,請慎選造訪的網站,不要輕易相信來源沒有公信力的網路資訊。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