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歐洲老牌帝國主義,美國是個「後起之秀」。美國原為英國殖民地,經1775至1783年獨立戰爭後,才建立起「美利堅合眾國」。
建國時,世界早已被英、法等老牌帝國分割殆盡,美國欲擴張領土,只能向鄰國出手,於是離她最近的墨西哥,就成了 最主要的下手目標。墨西哥原為西班牙殖民地,1810年脫離西班牙而獨立。美國的許多地方,如加州、內華達州、亞利桑那州、新墨西哥州等,原均屬墨西哥領土,1846-1848年美墨戰爭後,被併入美國版圖。筆者過去常去加州探親,許多地名仍保持西班牙用語,而居民中墨西哥人也佔有相當比例。
美國除了奪取原屬西班牙的屬地外, 也通過1898年美西戰爭,奪取了在亞洲的菲律賓。菲律賓人83%信奉天主教,即受西班牙殖民影響所致。
美國追隨老牌帝國的腳跟,亦成為帝國主義國家。但她提出利益均沾的主張,避免了與當時最強大的英國發生直接衝突,從而沒受「修昔底德效應」的影響。而兩次世界大戰,又均未波及其本土,美國終於發展成為當今世界最強大的國家。
美國雖視我國為競爭對手、潛在敵人,但他們身上的許多寶貴經驗與優點,卻值得我們認真學習。現代文明,尤其是許多科技文明,是西方人創造的,給人類帶來了許多方便與好處,就此我們應肯定西方人做出的貢獻。
各民族、各國家既然同生活在一個地球上,本應休戚與共,通力合作。尤其目前面臨新冠肺炎襲擊,至今尚無最終解決之道,更顯示其重要性。中國傳統文化講究「天人合一」,與大自然和諧共存,不主張征服改變自然。這或許是導致我國過去自然科技較落後的原因。直至1840年鴉片戰爭失敗,列強轟開我們的大門,被迫割地賠款後,始知西方船堅炮利之不容小覷。
14至17世紀的文藝復興,令歐洲脫離了黑暗時代。而我國自古擁有高度文明,文藝復興的有無對我們或影響不大。但接著14世紀初大航海時代的來臨,先有新航路的發現,後有新大陸的發現(此均有賴中國人發明羅盤之運用)。新航路與新大陸的發現,加速了西方累積財富與實力的速度,也促成了18世紀中葉工業革命的來臨。新航路、新大陸的發現,和工業革命的爆發,拉開了中國與西方實力的差距。尤其我國錯過了工業革命的浪潮,影響巨大,造成我國自鴉片戰爭以來,長期落後挨打的不利局面。
清末中國連續遭西方帝國主義侵略。他們如入無人之境,使我們割地賠款。尤其甲午戰爭,中國敗於一向落後於我們的日本,更引起了國人的恐慌與警惕。此時始知,除船堅炮利外,一些現代的社會制度,也得虛心地向西方學習、借鑒。因此致力現代化,就成了中國人長期的國策,從清末到民國,一直持續到新中國成立,雖中間出現過干擾,但基本上都沒有放鬆過努力。
自然科學較單純,可現學現用。而社會科學則有先天的屬地性,離不開其生成發展的環境,必須有一個改造、適應的過程。尤其對像中國這樣一個歷史悠久,文化深厚的國家,更要複雜得多。在現代化過程中,我們先是借鑒了西方的德國、日本和英、美,後來又參考了蘇聯的制度。他們都有部分值得參考、借鑒的地方,我們也吸收了其中有價值的部分,但終究需找出一條適合中國發展的道路來,否則在西方,尤其是美國,的虎視眈眈、執意挑釁中,恐將屈居下風。
改革開放後,大陸取得的迅猛發展,顯示其已逐漸摸索出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發展道路來,此即「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它不但促進了科技的發展,也開創了各種制度的建立,使我們能在中、美博弈中立於不敗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