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四終將公投了斷 | 郭譽申

核四的規畫始於上世紀80年代初,建造接近完工的2014年被封存,自始至今已糾纏40年,12月18日終將舉行「重啟核四公投」,做個了斷。

照理說,核能發電是專業的高科技,一般人了解有限,沒道理參與決定,應該由核電和能源專家來做決策。然而在選舉民主、政黨競爭之下,藍、綠兩營似乎各有專家,專家是憑專業還是政黨立場發言,令人置疑。專家的中立性既失去大眾的信任,核四的決斷就只好交給全民公投了。核四的決策影響全民的禍褔得失,由全民公投決定,看似合理,但是了解核電有限的大眾對核四投票,不是跟擲骰子差不多?只能求神明保佑,公投結果符合台灣的利益!

核四的整個建造過程一直頗受民意影響。回顧核四為何被封存?2011年日本東北地方大地震和海嘯,造成宮城縣內的福島核電廠核洩漏的嚴重事故,日本因此暫停所有核電廠的運作,間接導致了核四的封存。在福島核事故以前,台灣支持核電和反對核電者人數接近,支持者還稍多;在事故之後,反核者大幅超過了支持核電者。在此情況,當時的馬英九政府只好順應民意在2014年4月決定核四停工、封存。

核四封存的原因是,台灣民眾對福島核災的一時恐懼,加上台灣人總覺得比不上日本人的先進,日本都不能保證核電的安全,台灣何能保證核電的安全?台灣人當年的心態很不正確,根據一時的恐懼決策是不理性的,而且台灣人未必比不上日本人,近年鴻海買下日本夏普,日本拼命爭取台積電去投資設廠,都是例證。台灣人現在應該自己理性客觀的思考是否重啟核四。

民意如流水,常會隨著國內外狀況的變化而改變。現在的國內外狀況已經與核四封存時大不相同。國際上,為了抑制地球暖化,減少碳排放的呼聲響徹雲霄;很多國家於是又在建造核電廠,而日本則重新啟用因福島核災停用的核電廠。在國內,國人愈來愈了解空氣污染的可怕,癌症長期位居國人十大死因的榜首,而肺癌又是癌症中的榜首,肺癌的高發生率絕對與空氣品質惡化相關。燃煤、燃油、燃氣發電都會排放大量二氧化碳或甲烷,都不潔淨;核電於是成為不得已中較佳的選擇。(再生能源既不穩定又需要大量空間,地狹人稠的台灣只能有小比例的再生能源。)

反核是民進黨的神主牌,不論能源科技和國內外狀況如何變化,民進黨還是反對重啟核四到底。它在公投說明書上登錄的理由是:「核廢料沒處去,萬一核災,台灣『去一半』。核四當年的廠商已經解散、建照過期,生產機器的廠商已停產,核四廠燃料棒已送回美國,所以沒有可能重啟,何況它就蓋在地震帶上。」簡單說,就是核四無法完工,加上不安全。

世界上仍有很多核電廠在運作或在建造中,怎會沒有廠商能支持核四繼續建造完工?而安全根本不是問題。核四完工後、商業運轉前,當然必須通過標準的嚴格的核安查核(包括核廢料的封存或處理),不通過就不能運轉。核安查核是非常專業的工作,須由國內外專家執行,投公投票的一般民眾其實沒能力也沒道理參與。

本文全屬理性分析,而執政黨則完全訴之於民眾的直覺和恐懼:核四建建停停,既已延宕這麼久,必定不安全。雖然現在的國內外狀況有利於重啟核四,但是執政黨投入大量資源宣傳核四不安全。最後結果如何,就等投票吧。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