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歷史文化有益國家治理 | 張自立

中國的歷史文化不僅影響整個民族的民族性 (參見《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是中國崛起的根本》),也深刻影響歷朝歷代的國家治理。

1. 兩千年治理大國的豐富經驗

秦始皇在西元前221年滅六國,一統天下,"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建馳道(形同今日之高速公路),為治理中國這樣一個大國奠定下基礎,秦始皇的琅琊刻石,"今皇帝並一海內,以為郡縣,天下和平",所以中國是有二千多年大國治理的經驗。

2. 治國求穩

改革開放時有一句話"穩定壓倒一切”,這是從中國幾千年歷史教訓中學來的,中國是一個大國,治理不易,所以能夠"百姓安居樂業,天下太平”,就是每一個中國主政者的理想,只有天下太平以後,人民才有機會富足,就是穩定中求發展。

3. 中國特有的任賢選能的官僚制度

自隋唐開始,開創了科舉制度,是全國選拔人才,歷朝歷代都非常重視考場公正無私,舞弊被抓的,都是嚴厲處理,比較出名的,就是清朝咸豐年間,戊午大案,大學士柏葰(等比宰相)及其他諸多涉案的官員,皆斬於西市(菜市口),科舉能考上的,都是聰明人,以後官職的大小,就看個人的能力和政績,伏爾泰說,中國人發明的這種官僚制度,是唯一一種不靠愚昧和迷信,來統治國家的制度。

4. 沒有向外侵略的文化

中國自古以農墾立國,老百姓守著一畝三分地,只希望風調雨順,天下太平,能過上豐衣足食的生活,就心滿意足。做皇帝的,治理一個龐大的帝國,累都累死了,四周都是蠻夷之邦,對中國沒什麼吸引力,在北方修一個萬里長城,只要別人不來打我就成,所以中國從上到下,自古到今,就沒有要侵略別人的想法。譬如,以鄭和下西洋所帶的軍力,打平任何一個南海國家都沒問題,但是只是去看看就回來了。這種文化一直延續到今天,中國政府一再重複宣佈不稱霸、不結盟、不干涉他國內政,在骨子裡,中國就不是一個要去侵略他國的國家。

反觀以前的列強,豐臣秀吉剛剛一統日本,立馬向鄰國朝鮮和大明動手;英國從英倫三島變為日不落國;俄國侵佔中國海參崴、庫頁島一大片土地;美國從開國的東部13州,只用了不到200年,就拓展到今天的50州 (做美國的鄰居很倒楣,看看可憐的墨西哥)。

5. 從大局考慮處理問題

中國4000年來,總是在強敵環伺之下,習慣從大局考慮處理問題。在這裡,我們把中、美作一個比較。美國先打了多年的越戰(1961年美軍介入,1973年全撤),花錢無數,死了5萬8千多人,一無所獲。同樣的故事,911後的2003年,在阿富汗重演,出兵20年,同樣一無所獲。其原因很簡單,每一執政者,只有4到8年的政治壽命,根本沒有辦法深謀遠慮,因為考慮到選票,國家大政只是根據當時的民意,而民意只是快意恩仇,哪有什麼深謀遠慮。

對比一下,中國上一次的戰爭,是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當時中、蘇已交惡多年,蘇聯正陳兵百萬在中國的北邊;1975年,北越在美國全面退出越南以後,揮師南下,一舉滅了南越;隨後進軍寮國、柬埔寨,一心要成為東南亞之虎,而且忘恩負義的和中國翻臉,向蘇聯靠攏,對中國形成南北夾擊之勢。

為了破解越南和蘇聯的南北夾擊之勢,中國發動懲越戰爭(詳見《從中越戰爭看中國的戰力戰略》)。此戰從1979年2月17日開始,到3月16日結束,總共28天,不但解除了中國在南疆國防安全的憂慮,而且穩定了整個中南半島的局勢。這次對越戰爭,戰爭的必要性、戰爭的時機、戰爭的準備、戰爭的執行和戰爭的結束,無不條理分明,絲絲入扣,尤其是忍住可以攻取河內的誘惑,果斷撤軍。不像美國,打了20多年的越戰、20年的阿富汗戰爭,結果均一無所獲、狼狽撤軍。

6. 中國的大一統文化和台灣 (參見《中國的大一統文化和台灣》)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