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大戰希特勒犯的大錯 | Friedrich Wang

昨天晚上睡不著,就把第二次世界大戰相關歷史的幾本書拿出來看一下。

我們今日回顧起來1940年6月法國投降到1941年6月「巴巴羅莎行動」德軍進攻蘇聯間的整整一年時間,實際上是決定了整個二戰最後結局的關鍵一年。希特勒自己都不敢相信竟然如此輕鬆就結束了西線的戰爭,幾乎是大獲全勝。所以,對接下來德國該怎麼做,納粹高層可說完全沒有準備,只能幻想英國會求和,而史達林會繼續笑臉相待。

曼斯坦(德國名將)在回憶錄裡面就說過,德國海軍沒有擊敗英國的能力,僅轟炸不可能讓英國屈服。雖然這位卓越的元帥認為,德國當時應該毫不猶豫就冒險渡過海峽攻擊英國,但筆者認為成功的機會幾乎是零。因為英國海軍還很完整,德國也沒有真正的空優,這種情況下就算突襲成功建立了一個橋頭堡,很快就會被撲滅。

唯一能夠讓德國繼續保持優勢的方法只有通過一個適切的地中海政策,這一點曼帥有提到,據說倫德斯特也是這樣主張。可惜希特勒的知識面太窄,沒有世界性的戰略眼光,忽略了打通北非直達中東,切斷大英帝國與其殖民地連接的可能性,並且可以前進到高加索對蘇聯完成戰略上的大包圍。

以當時德軍那種銳不可擋的氣勢,部隊的作戰能力達到最高峰,上述的戰略應該可以在一年左右的時間達成。但是這一年希特勒竟然還下令將部分的人員復員,也沒有持續擴大軍事工業的生產力。跟英國人打打談談,在巴爾幹糾纏了半年也沒有決定性的戰果,在義大利的要求下才出兵北非,也只派了微量的部隊,認為只是幫墨索里尼的忙,對這個戰場的戰略價值根本上沒有認識,所以也沒有真正認真打。

只能說希特勒作為一個領導人有豐富的幻想力,也有很高的執行力、意志力,對於組織宣傳也很有一套。但這個人畢竟受的教育不夠,眼光與思考皆非常有限,再加上短短10年就成了一個標準的政治暴發戶,讓他只能在自己想像出來的世界觀中悠遊。最後冒然與史達林攤牌反而讓自己陷入了被動,被廣大的東戰場給活活拖死。

不過也謝天謝地,希特勒只有這樣的能力!否則,這場戰爭後面的面貌是很難讓人想像的。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