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期待已久,由台積電、永齡基金會、慈濟購買並捐獻,高達1500萬劑的BNT疫苗,終於傳出將在8月底送達的消息,雖然只有部分,但在疑似國產疫苗頻頻造成致命案例的當下,仍是讓大家興奮異常;有趣的是,這批預期進口的疫苗卻仍是上有「復必泰」字樣,國內防疫單位之前一直抵死不從的那一批疫苗,並不是由德國原廠重新生產包裝的新疫苗。
在疫情指揮官輕描淡寫地坦承這批疫苗「當然上面有相關中文字」之後,輿論一陣撻伐,文雅些的人說:
「既有今日,何必當初」。
直白些的人說:
「擋個屁,拖拖拖害了多少人」。
猶記得,指揮中心信誓旦旦的說,大陸製造的疫苗進口牽涉到相關法規的問題,台灣目前尚未開放大陸製造的血清、血液製劑和疫苗,所以「復必泰」(BNT)疫苗因為是大陸製造,依法是沒有辦法進口的。
也還記得疫情指揮官面對詢問時,古井不波的說:
「他們沒打的,我們有一點興趣,他們在打的,我們不敢用。」
曾幾何時,指揮官又說了,說的卻是:
「經過審慎考慮,既然防疫是唯一考量,相較標籤上的字樣,更重要的是內容物是否安全有效,且BNT疫苗仍是由原廠而來,疫苗抵台後也必須經過檢驗封緘,只要符合台灣的規定就會開放民眾接種。」
截然不同的立場,在迴旋轉換之間,卻宛如行雲流水毫無滯礙,直叫人瞠目結舌!
這可真是「官字上下兩張口」了。
當官的,上面一張口說的是道理,下面一張口,說的可是真理;都是當官的說了算,一般平民百姓是沒有發言權的,聽著就是,不准質疑。
這也是典型的朝令夕改。
究其實際,執政黨朝令夕改的例子還不少;像是之前的核一除役不延役、美豬進口、「育兒百寶箱」、高速路取消夜間收費、一例一休,還有最近的五倍券,都是說變就變的例子。
當然,政策不是不能改;誠如前行政院長郝柏村的名言:
「朝令有錯,夕改又何妨?」
如今的在野黨,在執政時期政策轉彎的例子可也不少,大哥不必說二哥。
只不過,若是因為政策設計時考慮不周全,或是時空迅速變換導致政策不合實際需求,或是不及應變,那麼朝令而夕改,倒也不失為補救之道;勇於認錯,還是很有擔當的。
但是,如果是為了某些無法公諸於眾的隱諱目的,刻意操弄而做出的政策,等到事情失控,補不了破網,罩不住了的時候,才突然幡然悔悟,做出從善如流狀,這還是勇於認錯、改正的擔當嗎?
這根本就是折騰!
台語有個詞「夯枷」(唸giâ-kê),字面意義是把沈重的刑具木枷套在身上,引申為自找麻煩。
抵死不要「復必泰」,這就是舉枷了;等撐不住民怨沸騰,再輕鬆的笑笑,笑納「復必泰」,這枷也就放下了;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可就在這一舉一放之間,百姓苦啊;官員則不受影響,繼續上口講道理,下口說真理。


就是為了拖到高端開打再說!不要臉,無恥,下作。
讚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