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贏了嗎?馬凱碩(Kishore Mahbubani)對中美苦口婆心 | 郭譽申

馬凱碩是印度裔新加坡人,他從1971到2004年擔任新加坡常駐聯合國代表,在擔任該職期間,並曾擔任聯合國安理會主席一年多。他是地緣政治專家,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創院院長,在外交及學術領域都有優異亮眼的資歷。馬凱碩擁有印度裔的種族背景、新加坡的華人成長環境、以及長居美國紐約的生活經歷,是極少數真正沈浸於多元文化的專業人士。

美國對中國發起貿易戰、科技戰、宣傳戰等等,美、中幾乎進入全面的競爭甚至對抗。馬凱碩因此出版《中國贏了嗎?:挑戰美國的強權領導》(Has China Won?:The Chinese Challenge to American Primacy, 2020),在書中苦口婆心地勸阻美、中的對抗:「世界上其他六十億人期盼美國和中國能做到的是,專心致志拯救地球,改善包括他們本身公民在內的人類生活條件。因此,最後的問題不是美國或中國究竟誰會贏而是全體人類是否會贏!」

作者列舉美、中各自的優勢和弱點,指出双方都難以勝過對方,因此應該放棄彼此的對抗。

美國的優勢在於其個人賦權(individual empowerment)的意識,能夠孕育出最強的個人;能夠吸引世界上頂尖的人才;有強大的制度;有最優秀的大學;是西方偉大文明的一部份。美國的弱點在於其國內的嚴重貧富不均,1980至2010年的30年間,底層50%的人民平均所得完全停滯不前;其民主政治愈來愈受金錢掌控;美國有超高的國防花費,傾向以軍事而非外交手段解決國際問題,並常捲入不必要的伊斯蘭世界衝突;缺乏應對中國崛起的長期全面戰略。(書中還提到很多川普總統的錯誤政策,現在川普已去職,因此本文略過不提。)

中國的優勢在於它的人口是美國的4倍,其基於購買力平價的國内生產總值(GDP/PPP)已超過美國,而未來差距還會擴大;「中國的文明是地球上最悠久、一路持續下來的文明。美國不是在跟一個過時的共產黨競爭,而是跟世界最古老、最強大的文明競爭」;中國吸收全國最優秀的人才進入黨和政府工作;中國全力發展經濟,把國防經費限縮在合理範圍,已40年不打仗。中國的弱點在於以每人的平均量而言,中國所擁有的資源遠少於美國。

作者綜合其觀察:「美中之間這場地緣政治角力,美國行徑有如冷戰時期的蘇聯,而中國則有如當年的美國。」美國應該180度大轉向。

書中從歷史、文化等多方面,闡述中國不是擴張主義者,希望化解美國對中國的疑慮和敵意。至於台灣,「中國希望台灣和大陸統一是歸還,不是擴張。」

作者認為地緣政治的影響超過文化和意識形態,因此「澳洲若是加入美國這一邊來反對中國,恐怕會得不償失。」「中國崛起並不會對歐洲構成威脅。…如果中國促進了非洲的發展,將有助於增強歐洲的長期安全。」(減輕歐洲的難民問題) 在中美角力之下,多數國家還看不清楚,「都會審慎地押寶,做出必要的避險安排。」


馬凱碩希望做中美之間中立的和事佬,但是似乎比較看好中國,雖然他在書中並未明言。

對「中國贏了嗎?馬凱碩(Kishore Mahbubani)對中美苦口婆心 | 郭譽申」的一則回應

  1. 谁决定哪些新闻是国际热点?
    2021-05-28 联合早报 韩咏红

    东欧内陆国家白罗斯上周发生了政府“劫机”抢人的奇幻又惊人的一幕,情节堪比好莱坞动作大片。
    情节是这样的。5月23日星期天,一架从希腊飞往立陶宛的爱尔兰瑞安航空公司航班,在白罗斯上空快要飞抵立陶宛边境时,被白罗斯官方强迫改变航线,理由是机上有炸弹。白罗斯甚至出动米格-29战斗机将这架客机“护送”到白罗斯首都明斯克迫降,之后逮捕了飞机上的白罗斯异见人士、26岁的媒体人普罗塔塞维奇(Roman Protasevich)和他的女友。当然,最终机上什么炸弹也没发现。白罗斯总统卢卡申科的真正目的显然是要逮捕2019年就流亡到波兰的普罗塔塞维奇,他去年被列入白罗斯的700余人恐怖分子名单。
    这起事件激起了欧洲和美国的强烈愤怒,尤其是在欧洲。欧盟眼睁睁看着专制政权国家劫持一架在两个欧盟成员国之间飞行的民航客机,逮捕机上乘客,同机被挟持的还有许多欧洲居民。欧盟若不介入干预,成何体统、颜面何在?
    欧盟一反常态地迅速反应,宣布禁止白罗斯航空公司客机进入欧洲空域,宣示将有进一步的经济制裁。一些欧盟官员指责这是“国家海盗”行为。美国白宫发声谴责卢卡申科政权“公然蔑视国际和平与安全”,要求立即采取跨国际的透明调查。
    另一方,普罗塔塞维奇和他的女友则分别在白罗斯释放的视频中“认罪”,这对青年的命运让人担忧。卢卡申科昨晚则首次开腔,坚称炸弹威胁是真的。
    这次事件以外,一个新闻现象是:“劫机抓人”这么一个充满戏剧元素与张力的新闻事件,在国际上并未引起巨大的关注。当然,欧美媒体都连续报道与评论,但不算非常热烈。简言之,事件引起的关注度,并没有与其强烈的新闻性成为正比。
    也许,这与欧盟的左右为难有关。自从卢卡申科去年在被指舞弊的选举中以80.1%高票当选并针对抗议活动以来,欧盟已然对白罗斯进行了三轮制裁,包括卢卡申科本人共88名白罗斯政客及七家公司;美国也有自己的制裁名单。这意味着,更多制裁不会带来实质改变,反而可能将卢卡申科更进一步地推向俄罗斯的怀抱。欧盟吃了一记闷棍,使力与发作空间有限。
    以新闻热度做对比,中国在国际媒体上应该说是备受青睐。中国的许多课题不但会吸引到国际媒体连日跟进、被放在显著位置连续报道,更会有大量评论分析。这与中国国际影响力与重要性的不断提升直接相关。西方媒体对于非票选民主制国家的本能质疑,也加剧了大家对中国的检视热情。
    中国崛起是本世纪国际政治的主题,它与世界守成大国还在探索合适的“安全距离”,它会对国际现有体系构成什么冲击尚无答案。在于是,各方都在用放大镜检视中国的一举一动,尤其是它有争议性课题的处理——对新疆维吾尔族的管治、对香港抗争的针对、南中国海主权纷争的处理、它的通讯科技是否威胁到他国,贸易是否公平?对病毒来源是否有所隐瞒……等等,一切都受到高度关注,有疑点都会被放大。
    在另外一些国家与地区可能不会受到多少关注、或者被轻轻放过的问题,若发生在中国都可能成为国际热点。国际主流媒体的议题设置能力,可见一斑。
    仅以眼前一小事为例。上周以来,台湾疫情恶化让人担忧,每天不仅有三位数的新增病例,还有三位数的“校正回归”病例。这个连台湾民众都批评的统计法,要是换在中国大陆,关于瞒报、数字造假的质疑,估计已经四起。
    不过,既然现实改变不了,就不妨以积极态度看待。来自四面八方的全方位严苛检视与施压,多年来一直推动中国官方更小心翼翼、更敏感地处理各种棘手问题,尽全力将差池降到最低,同时倒逼出各种改革。有学者就曾形容,在一党制的中国,有美国来扮演中共“最忠诚的反对党”角色,其实也不错。今天,随着中外关系下滑,中共的“反对党”是更多了。
    近期,随着中外对立态势加剧,国际舆论对于票选制民主国家与政体的负面新闻,在姿态和语气上也变得比较宽容。这也许能归功于同一种政治制度成员的深度信任与认同,以及一种不愿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的心理作祟。但仔细想想,这对这些国家与政体而言,就好吗?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