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劉杯杯吃到上癮的那家河粉店位於龜山,算是多角經營,除了飲食店之外,同時也有雜貨店;日前劉杯杯正湯汁淋漓大快朵頤時,適逢老闆娘進貨,送貨員施施然地從面前搬一箱飲料進店裡堆貨,劉杯杯不經意間一瞥,赫見箱子上畫了隻烏龜,簡單幾筆,卻是唯妙唯肖。
本以為是懷才不遇送貨大哥藝術家靈光乍現時信手留下的作品,一問之下才知道是因為送貨地點龜山的「龜」字太難寫,乾脆就直接畫隻烏龜,後面再加上個「山」字,也就是完整的意思表達了。
原來那隻烏龜是有功能的。
莞爾哂笑之餘,也有些感嘆;近些年來,一般人識字而寫不出字的情形應該很普遍吧?
劉杯杯自己就是如此。
經常寫著寫著就突然忘掉字怎麼寫,有時候是忘掉字的偏旁到底在左,還是在右?有時就只記得字的輪廓形狀,至於裡面的組成結構是甚麼,腦袋裡的印象則是一團糨糊;還有時則是,把不同字的偏旁給湊在一起了,牛頭對上馬嘴,越看越不像。
不得已之下,只有打開電腦或是用手機,先用注音輸入把字打出來,再細看文字的筆劃照著描畫;碰到複雜點的字,還得放大,不然,老花眼哪裡看得清?
像是「龜」字的肚子上那一塊,就算放大,還得來回對著看幾遍,才寫得出來;真是辛苦送貨大哥了。
漢字演化五千年,從象形文字、甲骨文、大篆、小篆、隸書發展到今天,一個輪迴,又回到象形文字去了。
送貨大哥有潛力與倉頡齊名!
劉杯杯嫌棄人家之餘,其實自己也是相當汗顏的,因為現在可以毫不猶豫,下筆如行雲流水寫出來的字就只剩自己名字的三個字了。
這當然是因為現代人習於用電腦,用手機輸入文字,卻很少持筆寫字的關係;跟拼音文字不同的是,多數人熟悉的漢語輸入多半是用注音符號或者漢語拼音的字母輸入,而這些輸入法所輸入的又只是符號,不是文字本身;倉頡輸入法至少還是使用文字的偏旁哩。
而由於符號與文字脫鉤的關係,我們就只認識螢幕上打出來的字,卻沒法用手寫出同樣的字。
這就是典型的提筆忘字現象。
有人認為,因為不再需要手寫,「用進廢退」影響之下,造成許多人失去寫字能力,或至少是書寫能力的降低,等於是另一種新文盲。
也有人認為這樣的說法言過其實;毛筆發明之後,不能說不會用刀在龜甲或竹簡上刻字的就是文盲;鋼筆、原子筆發明之後,也不能說不會用毛筆寫字的人就是文盲。
同樣道理,用電腦或手機輸入文字,不會用筆寫字,並不等同於「不識字」,絕對不能跟文盲畫上等號。
說的也是,只要還認識字,就不算文盲,至於那字是寫出來或是鍵盤打出來的,也就不是那麼重要了。
好吧,只是還有點尷尬的是,剛剛劉杯杯試著要用手寫「尷尬」二字時,一下子還真是沒寫出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