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除了不敢熱戰外(因為怕引起核戰),在硬實力和軟實力上是全方位的競爭。硬實力包括經濟、軍事等相當具體,軟實力主要是意識形態,則比較抽象,卻也很重要。美國的主流意識形態是自由主義,中國的主流意識形態則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双方誰較有優勢?
自由主義已有約三百年歷史,是啓蒙時代的重要遺產。其核心是個人主義,尊重個人價值和權利,強調個人自由、財產權、隱私權等,通常會導向資本主義的自由市場經濟,以及選舉民主制度。
社會主義流派眾多,頗有差異。中國大陸在改革開放之初,因此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以資區別。簡單說,社會主義是目標,而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是手段;即以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提高生產力,而以社會主義實現分配正義。廣義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呈現在其12核心價值觀:
- 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富強、民主、文明、和諧
- 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 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愛國、敬業、誠信、友善
美國的自由主義,單獨強調自由、民主,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則是多目標並重,卻也包含自由、民主(參見《大陸有沒有人權?》、《大陸民主不民主》)。自由主義特別尊重個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則不僅重視個人,也重視社會、國家整體。
中、美近年的國家治理顯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多目標並重優於美國自由主義的單獨強調自由、民主。例如,中國的抗疫表現遠勝美國,因為中國有整體主義而美國沒有;美國堅持擁槍的自由,造成每年上萬人死於槍擊事件和社會的不安;美國雖然富裕,卻長期解決不了種族歧視/衝突問題,美國需要更多的平等、公正、和諧,而不僅法律表面上的平等;中國能投入大量資源扶助貧窮人口和弱勢的少數民族,如藏族、新疆維吾爾族等,因為中國重視平等、和諧;美國的選舉民主幾乎導致社會的分裂,當下的美國非常需要自由主義所忽略的和諧。
自由主義,是歐美的主流意識形態,也是歐美兩百年世界霸權的思想工具,而美歐至今仍掌控大部份的國際媒體,使美國的自由、民主意識形態在國際上仍頗占上風。譬如,美國能在國際無端指控中國在新疆強迫勞動、種族滅絕等(參見《中國從「不自由民主」變成「種族滅絕」?》)。然而中、美近年的國家治理顯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多目標並重明顯優於美國的單獨強調自由、民主,不過仍須等時間來判定最後的勝負。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追求個人與整體價值的平衡並重,體現了儒家的中庸思想,因此中美的意識形態競爭幾乎也是中西文化的較量(大陸不願強調這點,以免美歐聯合抗中)。雖然文化一般並無優劣,我輩躬逢此盛事,實屬幸甚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