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覺得廿年來的阿富汗戰火綿延,滿目瘡痍,民不聊生。這當然是一種畫面,但是國家同時存在多種畫面,戰爭竟也帶來經濟畸形的繁榮,人口畸形的增加,戰略畸形的思維。阿富汗政府不希望趕走帝國主義的駐軍,塔利班神學士武裝對抗組織也不希望趕走帝國主義的駐軍,阿富汗人民也擔心趕走了帝國主義的駐軍會無以為生。
美國前總統川普是生意人,覺得9萬美軍駐在阿富汗開支浩繁,無利可圖,立即決定2021年5月乾淨撤軍。想不到拜登總統上台後,戰略生變,又有新的花招。
川普下台時阿富汗已經撤剩美軍2500人。
美軍穿制服的留在阿富汗有2500人。
美軍穿便服的留在阿富汗有7500人(擔任軍事相關且任務更危險的承包商)。
所以實際美軍駐在阿富汗有10000人。
這三、四年來其實美軍、北約、塔利班處於一種平和的狀況,只偶而發生微不足道的零星事件,維持戰爭狀態,其實十分安全。
這些美軍有的利用安全和平的戰地,填補戰爭履歷,有助於自己軍事生涯的發展。
這些美軍有的利用高額的戰地薪資及戰地加給,發點小財。
這些美軍承包商利用戰地監管鬆弛的特殊狀況,胡亂報價,大發戰爭財。
所以駐在阿富汗的10000人美軍各打各的小算盤,並不想回國。
北約各國軍隊及承包商駐在阿富汗估計也有10000多人,以英國、德國、法國為主。有撤軍計劃但不急於撤回的情況如同美軍。
美軍目前負擔阿富汗的總共軍費支出每年500億美元(主要是援助阿富汗政府軍),佔軍事支出很小,撤不撤軍都不在乎,北約國家軍費支出更小,也是如此。
可是這每年500億美元加上北約國家的支出,卻成為阿富汗GDP的主力,帶來阿富汗的經濟繁榮,現在阿富汗首都喀布爾的市容空前繁榮,中國、韓國、日本、印度都有小商人來此開店做生意。
阿富汗戰前(2000年)的GDP是 48 億美元,目前的GDP是 200 億美元,廿年的戰爭促成GDP翻了四倍,真是畸形的經濟發展。一旦美軍、北約國家完全撤軍,阿富汗的GDP可能立即跌回戰前的 48 億美元,因為廿年的戰爭沒有增加阿富汗的任何產業。
所以阿富汗政府及人民都希望帝國主義的軍隊及承包商都不要撤離。
塔利班也因為500億美元及數以億計的歐元帶來的外溢效應而富裕起來,除了幹點小事突顯戰場情況,拖住帝國主義的駐軍,保持富裕,並不想驅逐帝國主義的駐軍。
塔利班因為富裕了,已經失去戰狼的勇猛,淪為分散各地各據山頭的軍閥,過各自的暖炕頭好日子,漸漸失去統一指揮行動的能力。
和美國談判要求撤軍只是表面姿態。
拜登比川普更陰險算計,駐軍阿富汗表面上維持著帝國戰略版圖的虛榮心,不惜落入每年500億美元的泥淖。
帝國主義象徵性的兩萬名駐軍對阿富汗及中亞局勢影響有限,中國也不在乎,中國只想著在阿富汗的一帶一路及在阿富汗的經濟計劃,中國人在阿富汗開店做生意的人愈來愈多。
阿富汗這幾年來因為戰爭帶來的經濟繁榮,人口從戰前(2000年)的2000萬暴增到目前4000萬,如果美軍北約突然撤軍,阿富汗GDP從200億暴跌回48億,經濟崩潰,無法養活目前新增的4000萬人口,情況不堪設想。
經濟崩潰後無以為生的人民將會投奔塔利班為生,軍閥內亂再起,又回到戰前阿富汗民不聊生的狀態,這次揹著4000萬暴增的人口壓力,難民四竄,情況更不堪設想。
不幸受到歐美的欺凌壓迫的阿富汗,變成了畸形的國家、戰爭、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