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拜登總統上任兩個多月,在國際上的主要動作是聯合盟國,圍堵中國。美國企圖形成的團夥包括五眼聯盟、歐盟、日本、印度等等。成效如何?猶待觀察。軍事上,美國和部份盟國的軍艦、戰機屢屢巡弋東海、南海、台海,而智庫公開警告台海是最危險的潛在戰爭爆發點。美國把中國周圍的東亞搞得好像緊張萬分,有何得失?

中國大陸四十年來除了極小的邊境衝突外,從沒打過仗;在南海只是在一些無人島礁建立海空基地,從沒阻擋過航行自由;在東海釣魚台最多不過是宣示主權,及與日本有些漁事糾紛;在台灣海峽,雖有機、艦巡弋,只是警告台獨,從未與台灣軍事衝突,並仍強調和平統一。中國一直堅持和平崛起,美國卻故意製造東亞緊張,藉以宣揚「中國威脅論」,企圖孤立中國、壓制中國。
美國揪團圍堵中國的主要原因在於美國是一軍事帝國,在全球都有軍事基地,其「軍工複合體」在國內外有巨大影響力。軍工複合體之名始於1961年曾為二戰盟軍最高統帥的艾森豪總統。美國的軍工複合體永遠要替美國找到或製造一個大敵,如早期的蘇聯、後來的穆斯林恐怖主義和現在的中國,它才能有用武之地,才能獲得龐大資源並維持其影響力。美國的軍工複合體幾乎能左右美國的外交政策,甚至使總統成為傀儡。美國揪團圍堵中國的最大獲利者無疑是其軍工複合體。
美國揪團圍堵中國,使其軍工複合體獲得大利,卻不利於美國經濟。根據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最新發佈的資料,美國2020年的軍費開支為7380億美元,占全球軍費總開支的40%,是中國的3.8倍(1933億美元),但是美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僅占全球總量的24%,僅比中國多35%。美國的軍費開支在其GDP中的占比遠高於其他國家,勢必排擠其他的生產性/建設性經費,也是美國高負債的原因之一,都不利於美國經濟。
早在1987年歷史學家Paul Kennedy就出版了著名的《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Great Powers》(霸權興衰史),並五度修訂再版。書中展現,近代(1500年以來)的霸權都始於經濟的高度增長,然後是軍事力量的增長而成為霸權。霸權的衰落幾乎都因為帝國過度擴張,使其經濟力量愈來愈不足以支撐其為了保障過度擴張所需的龐大軍事支出。看來中國正走在逐漸成為霸權的上升軌道,而美國已走在霸權衰落的下降軌道。
現代的強權,如中、美,都擁有核子武器。大家都明白,戰爭有可能導向核戰,其結果就是共同毀滅,因此都不敢輕易發動戰爭。這樣軍事力量的重要性應該是降低的,美國卻揪團圍堵中國,派遣軍艦、戰機屢屢巡弋千里之外的東海、南海、台海,花費不少而所得僅是意義不大的「耀武揚威」,並不明智。美國被其軍工複合體綁架而窮兵黷武,看來只能逐漸走向霸權衰落之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