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口老化縮減的趨勢】
大陸新生嬰兒
2018年是1500萬
2019年是1180萬
2020年是1000萬
大陸公佈2020年出生人口1000萬,是1949年建國以來最低的數字。
同一年,死亡人口1069萬,全國總人口開始減少。
即使大陸2011年開始鬆綁生育節制,2018年已經取消了生育節制,也無法扭轉新生嬰兒下降的趨勢。
【產業需要絕對數量的人力】
人口減縮除了在社會、經濟、財政諸多問題的考量,必須考量對國家安全的危害。一個現代化的強大國家,必須維持在農業、工業、軍事、交通、科技的硬性領域,甚至教育、司法、媒體、體育、文化的軟性領域,全方位的自主發展。這些領域都需要有足夠的絕對人力才能支撐,否則無法維持一個全面性的強大國家。
以農業為例,中國目前有3~6億農民,而且有逐年減少的趨勢,這不是中國農業必需的人口,而是待在農村的農民。依照聯合國的概念,國家必需維持5%的農業人力才能滿足國家農業的需要,因此中國實際只需要7,000萬的農業人力。中國擁有龐大多餘的農村人口,可以釋放農民工進入其他的行業,這是中國最有利的人力庫存。也就是說,雖然人口老化減縮,中國不缺農業人力,而且農村還有強大的庫存人力。
中國的軍事至少需要維持200多萬的正規軍隊人數,加上後備兵力、武警部隊、警察部隊、民兵部隊,理想上中國需要1,000萬的軍事武裝人力,才能滿足國家安全的需要。譬如中國目前的太空計劃,直接間接的具有廿多萬的人力,尤其2020年,北斗導航、嫦娥計劃(月球)、天問計劃(火星)同步進行,以及幕後的天宮計劃(太空站)、小行星、太陽系、慧星…..都在進行。太空計劃的人力可能要擴張到50~100萬人力。其他中國的軍事工業,造軍艦、造飛機、造引擎,導彈、飛彈、坦克、火箭,幾乎是百萬人力的支撐體系。
半導體工業目前是70萬人力的產業,計劃將來完全半導體自主,需要100萬的半導體人力投入。電力工業的能源、發電、配電、輸電、維護…….至少100萬人力才能支撐。交通事業包括工程、維護、營運,目前中國投入至少100萬人力才能支撐。中國的世界工廠幾乎能生產全世界需要的生產原料、中間產品及各種貨物,估計是1億人力的投入。另外教育、司法、媒體、體育、文化的軟性領域需要的人力大到無法估算。綜合所有的人力需求,中國需要2.2億的工作人力才能維持一個全面性的強大國家。
【各國人口絕對數量的不足】
德國人口8,000萬,因為支撐不住大規模的軍事、太空、半導體、交通的領域,投入人力較為有限。德國人力集中於製造業,才能成為世界的大經濟體,大出口國。在面臨人口增長率負 -0.21%,人口老化縮減時,製造業的人力開始不足,所以德國除了引進土耳其勞工,最近必須接納100多萬的中東難民,才能維持製造業大國、出口大國、汽車大國。同時德國受到人力的限制,不可能成為軍事大國、太空大國、半導體大國…..。所以德國只能維持某些領域自主發展的片面性強大國家。
日本總人口1.24億,以每年60萬人的速度縮減,很快日本就無法維持100萬軍隊的人力,現在日本自衛隊已經在雇用台灣及東南亞國家的人民。需要100萬人力的半導體產業也難以發展,太空計劃規模極小,農業規模極小,即使日本科技先進,也受限於有限的人力供應,必須有所取捨。所以日本只能維持某些領域自主發展的片面性強大國家。
俄國總人口1.42億,在面臨人口增長率負-0.2%,人口老化縮減時,勉強維持著100萬強大的軍事力量,以及能源、電力、軍工、太空投入2,000萬人力之後,俄國沒有足夠的人力投入製造業、半導體、交通….其他領域的發展。如今俄國的GDP只等同中國的廣東省。所以俄國只能維持某些領域自主發展的片面性強大國家。
【中國人口絕對數量的優勢】
中國人口基數14億,今年出生人口降為1,000萬,將來再怎麼老化縮減,即使未來繼續降低,到達直柱狀的人口結構以後便不再降低,大概800萬是墊底的下限。
今後最壞的情況一年出生800萬,這批人成年以後以投入經濟活動30年計算,30年期間,中國經常保持20歲~50歲的總人口,共有2.4億 (800萬 x 30) 的工作人力,2.4億人足以維持中國各行各業的全面需要,不會危害中國的國家安全,這是中國人口絕對數量的優勢。
中國每年的大學畢業生略低於1,000萬人,其中理工科畢業生是400萬。美國是44萬,其中一半是外國留學生。這樣強大的人力培養成長,足以支撐中國的科技、軍事、太空、軍工、半導體、電力、交通、製造業工廠的所有需要。所以大國之中唯有中國,即使同樣面臨老化縮減,仍能維持一個全方位領域自主發展的現代化全面性強大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