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海空軍從2016年底起即不斷繞台,且越來越頻繁。加之挺台獨的川普政權即將下臺,華盛頓動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形勢上看來這正是大陸對台實施「武統」的最佳時機。
面對當前處境,居住臺灣島上的人難免擔驚受怕。雖然大陸一再宣佈,「武統」只針對台獨分子。但臺灣地狹人稠,一旦戰爭爆發,如何能區分台獨與非台獨呢?無辜臺胞難免會受池魚之殃。這應是大陸長久未實施「武統」的最大顧慮。從此一影響看來,其實是臺灣老百姓在無形中保護了台獨分子。然而台獨分子有因此而心存感念,稍稍收斂其野心與私欲,停止挑釁大陸,以免引起兩岸衝突,牽累無辜人民嗎?沒有!我們看到的,只是他們不斷加劇「挾美抗陸」,以及「武統」來臨時如何快速逃離的演練。
兩岸對峙的形成,本質上是國共內戰的延續,本不關台獨的事。他們又何必硬趟這灘渾水呢?不論是「挾美抗陸」也好,或「演練逃跑」也好,都反映了台獨分子內心對「武統」的恐懼。既然如此,何不與人民一道,共同設法避免兩岸的衝突呢?筆者認為,只要大陸尚未發起「武統」前,台獨分子能幡然醒悟,懸崖勒馬,停止台獨行動,則既可保全自己,又能避免兩千三百萬臺胞生命財產的無謂犧牲。其實這只在一念之間,方法很簡單,只要重回「九二共識」即可。此舉不僅不會損及任何人的顏面或自尊,反而會獲得世人的尊敬與稱頌。除了國際反華势力外,人人都將為此額手稱慶。
「九二共識」的成立雖無簽訂書面協議,卻有雙方通過書信方式予以確認的後續行動。若回顧其當年成立的背景,實乃大陸為回應臺灣面臨的需求有所致之。鑒於經國先生當年面對大陸壓力,曾提出「不接觸,不妥協,不談判」的所謂「三不政策」。此導致兩岸長達三十餘年不曾來往。
然而國際局勢的變化,尤其自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後,大陸逐漸走向國際社會。面對此一趨勢,「三不政策」已難繼續維持,務必改弦更張。尤其1987年跟隨蔣氏父子來台的老兵們思鄉情切,发起「返鄉探親運動」。經國先生鑒於此乃人之常情,若不予允准,恐將造成社會不安。乃於1987年10月慨然決定開放兩岸探親。此乃經國先生的一大德政。他能獲得臺胞廣泛愛戴與尊敬,與此顯有關係。
「老兵返鄉運動」可謂打破臺灣當局「三不政策」的關鍵一擊。它開啟了兩岸民間的往來,也為廣大台商開拓了大陸市場。隨著台商與臺灣觀光客與大陸接觸的日益頻繁,臺灣當局不得不面對,如何解決積累的民間事務性問題。此時主動向大陸提出談判解決問題乃勢所必然。
大陸基於兩岸同胞之情,對此做出了及時,積極的回應。1992年11月海協會與海基會代表在香港接觸。時兩岸隔海對峙已長達數十年,彼此缺乏互信,不難理解。當時面臨的核心問題即「一中問題」。幸賴兩岸代表本著為人民辦實事的精神與原則,用智慧與耐心,通過文書往返,同意「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才有了「九二共識」的達成。2000年蘇起為使兩岸解套,特創下「九二共識」的名稱。但此並非「九二共識」本身,不可將二者混為一談,繼續愚弄人民。
捆綁不成夫妻,台獨分子若不屑做中國人,無人能勉強。但願他們尚能體恤民情,顧全兩岸和平大局,做出明智抉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