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失落三十年-美日同盟如何互相對待 | 郭譽申

筆者在1978至1983年留學美國,那時期頗能感受到日本的如日中天之勢,傅高義就是在1979年出版暢銷書《Japan  as Number One:Lessons for America》(日本第一:對美國的啟示)。然而在我回國後不久,80年代後期,日本明顯開始走下坡,經濟長期不振達三十年之久,後來被稱為「日本失落三十年」。

日前陳文茜在電視節目上提到,日本失落三十年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它強大的半導體產業被美國所巧取豪奪。一位日本Toshiba公司的半導體工程師企圖偷竊美國的半導體技術,被美國抓到,美國於是以此逼迫日本放棄半導體技術二十年。這蠻新鮮有趣,我因此上網做些追究。

日本失落三十年的原因當然不只一端,社會高齡化、資產泡沫化都是原因,但是一般公認最顯著的原因是,「廣場協議」導致日元急劇的大幅升值。1985年9月,美國、日本、英國、法國及西德五個已開發國家的財政部長/央行行長在美國紐約的廣場飯店簽署協議,同意聯合干預外匯市場,使美元對日元及德國馬克等主要貨幣有秩序地貶值,以解決美國的巨額貿易赤字,從而導致日元大幅升值。日元的大幅升值削弱了日貨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也造成資產泡沫化,都很不利於日本經濟。

如陳文茜所說,半導體產業衰落也是日本失落三十年的一個重要原因。不過她說,日本工程師企圖偷竊美國的半導體技術,卻有另一版本,是美國故意佈置陷阱釣該工程師上鉤。不論是哪個版本,自1986年開始,美國逼迫日本三度簽訂不平等的半導體協定。日本被要求開放半導體市場,保證5年內外國公司獲得20%以上市場份額;美國對日本出口的3億美元晶片徵收100%懲罰性關稅;及日本開放其半導體產業的一些智慧財產權、專利等。

這些半導體協定使原來市佔率世界第一的日本半導體產業逐漸萎縮至大幅衰落,而美國成為半導體業世界龍頭(隨後南韓和台灣的半導體產業趁機逐漸興起)。半導體是電腦、網路、通訊等所有電子科技的上游技術,半導體產業的衰落對日本經濟當然有重大影響。

日本是美國的重要盟邦,為了自己的利益,美國卻對盟邦的半導體產業趕盡殺絕,並逼迫日元大幅升值,一舉搞跨日本經濟。美國這樣背後插刀的盟邦真是最好沒有!另一方面,日本怎麼乖乖屈服、不抗拒?廣場協議時仍是美蘇冷戰時期而蘇聯尚未顯露敗象(後來蘇聯突然垮台完全出人意料),美國需要日本支持對抗蘇聯,因此日本並非沒有籌碼。日本一向對美國低聲下氣、卑躬屈膝,大概是習慣成自然,奴才自然會讓主子予取予求。日本是咎由自取啊!

美國一舉搞跨盟邦日本的經濟,讓日本失落三十年。現在蔡政府對美、日都低聲下氣、卑躬屈膝,等於是奴才的奴才,小心盟邦在背後插刀吧!美國逼迫台灣人吃萊豬只是一個小case。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