睜開眼睛瞟一眼時鐘,凌晨4點15分,也就起身了;最近不知怎地,無論是順其自然的早睡,還是熬住睡意撐著晚點睡,結果都是一樣;凌晨4點15分就翻身而起。
寒意沁人,一路顫抖哆嗦著梳洗束裝後出門。
滯雨通宵;說是清晨,一眼望去可還是漆黑暗夜;路上人車寥落,連紅綠燈都還是閃著黃燈,車前大燈映照下,細雨絲絲飄落,在寒風瑟瑟中,密密實實的潑灑而來,不一會兒車前窗就一片模糊;聽著音樂,很慶幸人在車裡,很溫暖,不太記得騎機車穿雨衣手腳冰冷的感覺了。
原來人是很容易適應舒適環境的,由儉入奢易,誠不我欺!
聖誕節的清晨,上班日!
劉杯杯不是基督徒,週遭親朋好友也少有規規矩矩的信徒,多是遇佛禮佛,見廟拜廟的傳統信仰者;從小到大沒有過過真正意義上的聖誕節,對聖誕節記憶不深;有限的一些記憶,不外乎吃喝玩樂好過節,也沒什麼宗教上的關聯。
猶記得荷爾蒙分泌旺盛的年少輕狂時期,聖誕節也就是辦舞會的好藉口,讓一群懷著解決荷爾蒙過剩問題心思的少男少女,齊聚一堂,學著約翰屈伏塔(John Travolta)在《週末夜狂熱》(Saturday Night Fever)中,一手指天,一手指地,扭出S型腰加翹臀的標準姿勢,大跳Disco。
進軍校第一個聖誕節,入伍訓剛結束,才進校讀書沒多久,開口閉口「是、不是、沒理由」,時時小跑步,處處杯弓蛇影鳥驚心的菜鳥新生,被學長們折騰著,包著白床單玩起了「小天使報佳音」;在通過學長們所設,爬高走低打滾鑽洞的層層關卡,被捉弄得滿臉塗墨油彩之後,才能坐下來接受學長招待的飲料零食。
負笈美國期間,每年的聖誕節慶氣氛十足;超市、商家、學校、街坊早早的就裝點門面起來,提醒大家佳節將近;當時,還蠻流行開著車載著一家老小逛社區,欣賞每家每戶的庭院聖誕佈置,有點在台灣看元宵燈會的感覺。
記得當時往往幾個留學生家庭商量著合辦potluck party,一家出個幾道菜,也會約上單身留學生一起打牙祭;美國人過聖誕家庭聚會,台灣留學生遠在異鄉,也能張羅出一頓像樣的聖誕大餐,酒後高歌且放狂。
在台灣聖誕節並非國定假日;不過,在2000年前還是可以用行憲紀念日的名義放假,多少還有個節慶的氣氛;在政府實施周休二日,取消行憲紀念日放假之後,如果聖誕節又落在週間,慶祝的人就更少了。
即便如此,因為自己學校有許多外籍生,所以在每年的聖誕節期間,系上都會應景辦個聖誕餐會,讓同學表演,交換禮物,吃喝一頓,師長們就包個紅包,讓同學抽獎,稍解離鄉背井的海外遊子們的思鄉之情。
昨晚聖誕夜,劉杯杯一下班就運動去,結束後回到家,吃一小條素雞、一小節糯玉米、一顆橘子,就很飽足了。
平安夜,聖善夜,也就是空巢老人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