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民主的優劣
蔣經國後期,開放、改進政治,台灣實現了公民直選最高領導人,甚至政權和平輪替。這當然是中國政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標誌,是中華民族之大事、新事、幸事,也當然可以為大陸的政治改革、演進、發展提供例證、示範、借鑒、選擇,甚至教訓。
但台灣的「制」就是真理、就是唯一、就是百分之一百、就是放之四海而皆準、就是未來?太武斷、太簡單了吧!
台灣的特色在直選最高領導者,選戰幾成台灣政治及社會生活的全部,勝選大概是絕對多數政治人物目標的唯一。但只有選舉、只有黨利、只講政治,何以治國,何以經世、何以利民?
君不見,台海島內,面臨金融風暴和百年洪災,不是共渡時艱,總在撕裂族群,對立社會;面對陳水扁這個世紀巨貪與昭然鐵證,不是理性切割,卻要硬撐力挺,嗜臭如香;面對大陸ECFA暖流,不是共體兄弟親情或者在商言商,而是是非顛倒,百般刁難,拒大利不受,視和平不顧;神聖的議會殿堂,耳光翻飛、臭鞋亂舞,成了無法議事、不准議事、潑婦悍夫的鬥雞場;抹黑、抹紅、抹黃,網軍帶風向;緋聞錄影帶、走路工、兩顆子彈、王立強間諜案;吸香港血補選舉肉、汙習近平話檢到槍、增兩岸對立造芒果幹。為了勝選、為了權力、為了權力背後的利益,島內政客、尤其綠獨政客,失去人性、罔顧律法、破壞和平、醞釀戰爭,近乎回到了叢林。
在我看來,台灣也許只學了西式直接選舉最高領導人的「民主」之外形,卻仍具中式割喉割到斷的「惡爭」之內質。島內近幾十年政治惡鬥、社會對立、經濟停滯、台獨坐大、政客短視,已經讓大陸民眾,對所謂「燈塔」產生強烈的懷疑與極度的訕笑。亂政、惡政,讓台灣在大陸民眾心裡曾經有過的光輝損失殆盡。以民主、制度差異作為不統的藉口,在大陸民眾眼裡,沒有絲毫說服力與丁點正當性。
政治思想多元,兩岸大同小異
我們認為,在中華民族奮鬥歷程中,不同政治信仰的精英前輩在不同的境況條件下進行了不同的探索,形成了不同的模式、經驗及血淚教訓,這是中國人的共同財富、共同起點、共同依憑。海峽兩岸在一個傳承最古老的民族、凝聚力最強久的國度內,存在不同的意識形態、生活方式、社會制度,也或是上天賜予以「中庸仁和」為中心的中華文明的特殊厚愛與特殊使命。我們沒有資格鄙夷對方,沒有權力改變對方,沒有理由不善納對方,沒有藉口推拒對方。把民主、自由、制度當成不可逾越的鴻溝,當成翻不過去的太行、王屋山,當成拒統的理由,純屬笑話、混帳話。兩岸的出路,在不同政治面共和,而非對岸全部像己岸。
兩岸的「民主」、「制度」沒有天壤的差距。近代百年,中華民族奮鬥復興期也。兩岸同源、支流有異,然一江春水向東流,方向未必不同、目的未必相異、現在正在趨同耳。誠如宋楚瑜所言:「經過60年的不斷衝突和曲曲折折,最後兩岸都走回同樣一條路,那就是要照顧農工,以民為本,在經濟上走向均富,在政治上走向廉能政治,在社會上追求公平正義,在世界上追求大同的理想,這不就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嗎?」「兩岸在走過曲曲折折、血雨腥風的60年,最後都在追求國家的富強、人民的安康、社會的和諧、政治的民主。共創兩岸雙贏,實現中華民族的再復興,這是我們共同的目標和理想。」確實如此,兩岸現行制度,哪裡還有什麼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鴻溝。
差異大者,不過公民直選最高領導、多黨競爭而已。只是這些年,島內惡爭不斷、社會撕裂、尤其是去年的選戰,從國、民兩黨黨內初選到最後全島大選,看在大陸人這些旁觀者清的眼裡,幾乎就只有「骯髒」二字概括之,這種社會亂源式的選舉戰爭,不會得到大陸人民的欣賞與接受,兩岸在有些「制」的問題上,不可能急於求成、立即就同;存異,會是一個長時程的事情。
大陸人從一國兩制和平統一方針提出後,便從未想過要改變島內的「制」,反倒是島內一些人將「制」擺在國之上、統之前,要對岸像自己岸才說統,這要麼是政治短視,要麼是心存獨念,最終滯統益獨、禍國殃民。
中國人需要共和,共和優先於民主(參見《共和重於民主》)
民主是個好東西,中國人為民主已經奮鬥犧牲了近百年。在當今大陸,無論怎樣鬧民主,我都理解、容忍或參與、支持。我不認為大陸可以一成不變。
然而民主可成迷魂湯,因為民主常常被濫用。希特勒是民主直選上臺的。泰國的黃衫軍、紅衫軍為「民主」你方唱罷我登場,把國家搞得一塌糊塗。民進黨徒們為一個巨貪大蠹竟然以民主之名要攻佔土城監獄。民主在當今中國,公婆各理,一時半會尿不到一壺。而統一時不我待。在海峽中點,我不爛扯民主。
中國有太多鬥爭,幾千年裡,意志的施行、利益的取守、政權的更迭、聲名的毀譽,無不遵循實力(主要是槍桿子)原則,採取鬥爭形式。而鬥爭的絕對性、排他性、暴烈性、非理性,往往使人,哪怕是善良的人直至聖賢,也變成了利器,喪失良知和理性,表現得「春秋無義戰」-黨同伐異、不問是非;成王敗寇、不擇手段;睚眥必報、不講寬容;斬草除根、不留餘地;唯我正確、不知反省;黨利至上、不顧百姓;你死我活、不死不休。
即使當年同以反對封建專制為根本任務的國共黨人,仍不自覺踐行舊的潛規則,將分歧擴大化、鬥爭絕對化、自我神聖化、對手妖魔化,都以「東風壓倒西風」為能事,以致兄弟成仇、戰友反目,走上極端對立的道路。
就算幾十年來,歷史已經證明,台灣能出經驗,港澳能出奇跡,大陸也能現輝煌,兩岸四地的黑貓白貓花貓們,在各自旗幟的集合下可以生存在同一片藍天;當年主義、路線、制度的爭論本應當稍息,國裂、家破、人離的傷痛本應以彌合,但兩岸的政治家仍難跳出是非對錯、多錯少錯、名分、傳承、老大、老二的糾纏,不能坐下來什麼都可談。
遺憾的是,部份台灣政客,以民主為旗幟,卻不尊重大陸同胞和全球華人的情感與民主,非要閉關、鎖島鬧獨立;以愛台灣為口號,卻肆意挑釁大陸、製造麻煩、把玩戰爭引信、置兩岸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於不顧;以清廉自詡,卻貪污腐敗、弊案重重、吃相難看;以進步為名號,卻處處表現得黨派利益至上;不計是非、不管黑白、不計後果,甚至不惜將台海拖入戰爭之險境。
中國獨缺少共和,千年專制,缺共和;近代戰爭,缺共和;27年屠刀內向、兄弟相殘,缺共和;49年以後,台海對峙、藍綠惡鬥,缺共和;至今,你低我高、你錯我對,不統不獨不武不談,一觸一中便撒嬌、發潑,缺的還是共和。
在一些政治人物的思維裡,自己總是正確的,別人總是錯誤的,自己的利益、意志、自由、生命才是寶貴的,別人的是不重要的;捍衛己見、己利是神聖的,鬥爭、討伐、消滅異己是天經地義的。他們往往以己利、己見判別是非、區分敵友,然後以「人有亡斧者」的眼光把世界一分兩半、看敵友一成不變。
於是乎,「凡是敵人反對的我們就要擁護、凡是敵人擁護的我們就要反對」,實事求是的態度不見了;於是乎,第三條道路、第二種選擇、另一類雜音沒有了;於是乎,「寧可錯殺三千,不可錯放一個」,「民」的自由、權利、生命不重要了;於是乎,貪腐可因「台獨」而脫羞,不認罪的老子可以共犯兒子的認罪而公然自豪,人最基本的是非、廉恥丟盡了;於是乎,至今還有人在高論「以民主對抗共產主義」,時空象已停滯,八十年、六十年前那兩場幾百萬亡靈的遺恨、近千萬離散人兒的情愁,還不足以填補意識形態的差異;「生活方式」的差距大得比台灣海峽還要寬;「優質的民主」神聖得可以置民族國家的分裂於不顧。
共和,是出路、是旗幟。歷史在前進、人會變聰明。反省當年,人們會思考是否鬥得太凶、分得太急、也許還有另一種選擇。
歷史啟迪我們:人類正進入地球村的時代,人口、資源、環境、氣候、疾病、災害、對未知世界的無盡探索、對可持續增長的無量追求,正在將人類結成不可分割的生命、利益共同體;保持人群個性、競爭和活力,同時又防範自我耗損、戕害和毀滅,是人類面臨的共同課題;人類的共同價值需要維護,其主要途徑是民主,民主有多樣實現形式,民主不是唯我獨尊排斥他人的藉口;人類的共同價值是全體人價值的有機融合,不是一部分人對另一部分人的「專制」,不是一個地域的人們對另一地域的人們的拒隔;在採納主流意見的同時,要尊重、保護少數人的意見甚至反對意見;不同的路線、主義、模式、觀點、應該允許共存、試驗、比較、競爭甚至碰撞;解決社會矛盾,鬥爭不是唯一形式,戰爭只是無奈的手段,協商、容忍、寬恕、尊重、和解、等待甚或退讓才是最基本的選擇;人們的政治活動,不應該以任何理由、那怕是崇高的理由顛倒是非、欺騙民眾、撕裂族群、煽動民粹、挑動戰爭、分裂國土;仇恨不能化解仇恨,對立不能縮小對立,無論小家庭還是大社會,矛盾、衝突往往是鬥出來、鬥大了的;「和」方能養生、齊家、諧眾、利國民。
當年孫中山提五族共和,毛澤東稱人民共和,共和曾經是革命的旗幟。在皇權被打倒、外侮已消除,人民的國度建立,人民的觀念普及,人民的憲政基本搭建的今天,革命、鬥爭已成為過去式,改革、發展、和諧是為主旋律,共和自然是建設的旗幟、是立國之本。
以共和實現統一
就兩岸而言,「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台灣人或已嫌老;「共產主義統一中國」,大陸人或許要笑;愛國主義、民族主義統一中國,國民黨氣得要跳;民主、自由主義統一中國,大陸人只見民進黨胡鬧;其它主義統一中國?你娃是誰?你娃還早(不成氣候、不夠資格)!
「共和主義統一」或許正好。「共和」的思想、主義應是兩岸統一的政治基礎。兩岸的差異,由共和來處理。兩岸之間,急要的是言共和,而非扯民主。
就世界而言,兩岸共和統一,不僅僅解決中國統一、消弭台海戰禍,更重要的是提供了一種不同思想、主義、觀點、制度、民主見解、族群認同的人們和平共處、和解共生、共求發展的示範,為全世界化解地區、文化、宗教衝突、貧富矛盾、經濟生態危機、歷史種族仇恨,尋求到出路,給人類大同帶來曙光。
「共和」成為統一後中國國號的主旨、精髓,是中華民族復興、發展、昇華的必然,是人類社會進化、世間滄桑的的正道。寄語島內馬英九、趙少康們,把民主、自由、制度、生活方式等等爭論緩緩吧!中國急要的,不是「清一色」、「一個樣」、「即刻爽」,而是「多樣化」、「全色彩」,「逐步來」。
至於蔡英文們,或許皇民基因根深蒂固、或許美式洋酒喝得太多,其恐怕已經聽不懂上述中國話了,其自外于中國人,決意分族裂國割斷中華文化血脈的種種倒行逆施,或已經非說理可以救藥了。兩岸臺上者「坐下來什麼皆可談,啥事好商量」不成,幾十年大陸和平統一苦口婆心講理統不聽,非得逼十四億國人、十五億華人,來一個大民主、拼力統、執法統?
蔡英文口口聲聲扯民主,在島內或可以作為麻藥迷幻自己、哄騙台民,綁架一些人上臺獨戰車。在大陸,這民主把戲不僅早已穿幫露餡,反而簡直就是在撩撥大陸民眾的武統情緒,是討打、找死的作為,難怪有大陸網民鐵口咬定蔡英文繼續臺上有利統一。請蔡英文同志放心,十四億中國人自當盡心盡力、當家做主、遏獨滅獨、完成統一、順利復興。這,就是民主、真民主、好民主。
《统一的关键,不在旗帜、名号》
近代百年,苦难辉煌。
探索、苦斗、牺牲的中国前人们出现的各种观点、主意、办法、旗帜、名号、历史性记忆,其来有自。
有因、有据,有用、有效,有成、有挫,有得、有失,有徒、有众,有情、有感,有至今尚存的民意情感的一定空间。
马英九近日的历史之旅且得到两岸绝大多数民众正面反响就是证明。
只要不阻碍统一、不反动复兴,我们大可不必“不要、抛弃、取消、清除”。反倒可以容留、保存、吸收、升华,使之成为求同化异、融合和合的人民共和选择。
名号、旗帜,不是统一的必要件、最关键、急要事。
统一的最大敌人是台独、是帮独。
统一的最急事、起码件:两个排除。
一是排除台独、独台、一切分族裂国的可能性;
二是排除台奸,即引着外人整国人的岛内带路犬。
两个排除即为统,任尔实行啥子制。
基本制度都可选择,历史记忆、民众情怀、习俗称谓,自然可以保留、容让、吸收,直至共同升华!
名号、旗帜之争,主要在国际上,在两岸官对官场合。主要原因是防止出现任何一中一台、两个中国的任何一丝一毫空间。也就是说出门(国际)只有一国,没有各表。
而进屋(国内、两岸),一个中国内,啥亊好商量。尤其是老百姓,尤其是对经过多年不当导向而有较多“被统感”的岛内同胞的历史记忆、荣誉、尊严、情怀,自当有特殊的考虑、尊重。人民,主人、当家人、真正的英雄、创造世界历史的真正动力、我们全心全意完全彻底的对象,愛叫啥就叫啥吧,只要是中国、只要助统一、只要利复兴。
我钦佩王老先生促统高义。以献曝之诚和之!
愿两岸统者尤其是居高位能广言者思之!!!
讚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