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金釵有歧視的意思嗎 | 劉廣華

說是金釵這稱呼有性別歧視意涵,要改用禮賓人員。

聞之甚有道理;稱呼接待或迎賓的人員為禮賓人員,用語不涉性別區分,非常中性。

在英文中,很早就有排除性別歧視的稱呼,像是chairman意思是主席,但是又有男性才能是主席的意涵,所以後來就改成chairperson;其他像是Congressman改成Congressperson,spokesman改成spokesperson都是一樣的意思。

時代在進步,往昔歧視性的稱呼本就應該有所修正,這是基本人權,也才能對指涉的對象表示尊重。

性別歧視語之外,在華語中像是以前指涉非漢族族裔的夷、戎、蠻、狄、蕃等等稱呼都已經明令不再使用了;英文也是如此,要用像是African Americans, Hispanic Americans, Asian Americans來稱呼不同族裔。

不過,歧視語言或稱呼要有歧視的意味在裡面才算歧視。

像是稱呼陸籍年輕女士為大陸妹就有明顯的歧視意味,但是稱人或自稱台妹,甚至辣台妹就沒有甚麼歧視意味,反而自認為本土味道十足,俗夠有力!

再如,稱呼空服員當然很中性,但是多數人空姐、空少朗朗上口,說者沒有歧視意思,當事人聽著並無不妥之外,多也有用以自稱的,不覺得有甚麼不對。

所以,到底有無歧視,要看社會對歧視用語的認知,當然也要看被稱呼當事人的感受。

那麼,金釵一語,有性別歧視的意味在嗎?

金釵基本上有三種意思:

首先,當然是指古代婦女插於髮髻上的金製首飾。

再是,假借泛稱女性。

最後,就是名貴中藥石斛的另一種別名。

當然,真要說,金釵也有侍妾的意思;像是孔尚任《桃花扇》中:

「春情無限,金釵肯與梳頭。」

不過,這也可以說是自己太太幫忙,指涉的,還是婦女的泛稱,不必一定以侍妾的意思視之。

這又回到語言或稱呼到底有無歧視,就要看社會對歧視用語的認知,跟當事人的感受了。

語言中本來就有比擬的用法。

稱呼女性是金釵就跟稱呼女性是花一樣,是個比擬。

比擬有善意有惡意。

說女性如花解語,花容月貌,豔若桃李,杏臉桃腮,當然聽了歡喜;若是說人灰容土貌,烏面鵠形,那就得翻臉。

不過,這都是以物擬人。

這就跟說人是龍頭老大,或生龍活虎,龍馬精神,大家都笑納;如果說人獐頭鼠目,蹇驢不材,駿驥失時,那就得翻臉。

話還是得說回頭。

金釵一語,有性別歧視的意味在嗎?

這幾天看了一些網路反應,其實認為金釵一語有性別歧視意味的,誠然有之,但還真是不多,比較多的認為是舊時用語,可以與時俱進。

平心而論,性別平權當然是基本認知,不能物化女性,不過,時至今日,真敢堂而皇之物化女性的應該不多了吧?

男、女性的生理、性別特質本就不同;彰顯女性溫柔婉約,婀娜多姿,跟彰顯男性雄壯威武,帥氣十足都是基於生理本質特性,不必硬跟性別平等扯上關係。

如果真要任何比擬用語都跟物化扯上關係,那很多文字用語都不能用了。

像如果有人說劉杯杯像一尾活龍,我絕對不會怪人家動物化劉杯杯!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