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在社交媒體上看到有人發網文之同時,也註記了「文長慎入」的字眼,貌似貼心交代:文章長了些,沒時間就不要點進來,以免耽誤您寶貴時間了。
可是,往往點進去一看,卻也沒多少字,大概瀏覽一下,沒多久也就看完了。
劉杯杯不禁大為納悶,到底文章要多長才算長?
有人說,網文600字以上就算長文了。
好吧!就算是好了;若以一般人閱讀速度大概1分鐘300到500字左右來計算,看完一篇600字的文章就是花2分鐘的概念;即便如劉杯杯習慣貼1000字出頭的文章,全文看完也就是花個3分鐘左右吧?
那麼對現代人而言,3分鐘算長嗎?
依抖音(TikTok)標準,15秒長度的視頻是正常長度,到1 分鐘的,就算長視頻了;不過,排名在第一頁的YouTube長度大概是15分鐘,而TED演說也將演講長度設定為18分鐘,因為一般人的專注力在15分鐘左右。
另有研究顯示,花費7分鐘閱讀1600字左右的網文應該都還在一般人可以接受的範圍之內。
平心而論,3分鐘並不長,而1000字的網文應該也還好;又不是追劇或看網路小說,一不小心栽進去就沒日沒夜的。
而且,貼文豈不就是要讓人閱讀的嗎?
費勁費事費時,絞盡腦汁索盡枯腸之後才寫成的文章,也分享在社群媒體上,這不就是希望大家都來看的意思嗎?怎麼就需要寫個「文長慎入」,提醒人家要謹慎小心,不要點進來看喔,因為文章很長,會浪費時間。
這個邏輯不是很說得通。
心理學上有所謂的禁果效應(Forbidden fruit effect),意思是說,越是禁止的東西,越讓人產生興趣,越讓人想要。
曾經有過一個有趣的實驗:
心理學家在一個房間的桌上放5個不透明杯子,讓一群孩子在房間中玩,沒一個耐煩去理會那些杯子。
後來實驗人員偷偷在其中一個杯子中放了一塊糖,同時在離開房間時刻意交待,絕對不能偷看杯子裡的東西。
結果是,每一個孩子都去看了。
這就是典型的禁果效應;越不讓看,就越想看,越不讓做,就越想做。
人類還在伊甸園的時期,夏娃就幹過這事;明明一再強調,是禁果,不准吃,結果蛇一來誘惑,就把人家上帝的蘋果給吃了。
希臘神話中的潘朵拉(Pandora)也幹過這事,天帝宙斯一再要求不能打開盒子;結果不說沒事,一說反而激起好奇心,把盒子中的「貪婪」、「虛偽」、「誹謗」、「嫉妒」、「痛苦」、「戰爭」等人世間的邪惡一股腦兒的都放出來了,只剩下「希望」在裡面。
想到劉杯杯小時候叛逆期,越不給抽菸就要偷偷抽,越不給喝酒就要偷偷喝,越不給談戀愛就要偷偷談;等到都可以作的時候,也就索然無味了。
如此看來,「文長慎入」顯然不是擔心耗費讀者的時間,反而是意在激起讀者逆反跟好奇心理的一種策略。
啊!文太長不給看嗎?我偏要看!
這樣就說得通了。
劉杯杯決定,以後發文,標題就寫「18禁,勿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