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政府跟蘇聯從1927年以來就是不共戴天的仇敵(參見四一二事件及中國國民黨「清黨」),1929年為了中國東北還曾激烈交戰(參見中東路事件)。結果在1937年的七、八月突然間變成準盟友關係,往後兩年多的時間,蘇聯提供了中國20個步兵師的裝備,數百門的火炮、八十多輛的坦克,以及300多架的各型飛機與大量的備用零件、彈藥,又派遣軍事顧問團到各個戰場指導中國軍隊作戰。
為什麼會這樣?很簡單,因為有了共同的敵人,也就是不斷擴張的日本帝國。所以過去的恩怨可以先放下,先要面對生存危機。國民黨政府能拖住日本越久對蘇聯就越有利。再說白一點,國民政府提前對日抗戰,一定程度上可説是打了一場替代戰爭。
過去台灣要跟美國買好一點的武器非常困難,美國總是會用各種理由塘塞。說白了就是美國顧忌與中共之間的關係,台灣那個時候沒有利用價值,或者說價值很低。但是現在會主動把這麼多東西塞到你手上,甚至還可能主動幫你推入國際組織,就跟當年蘇聯會突然間大力支持國民政府的道理是一樣的。
日本當年吞併了整個中國東北以及部分的內蒙古,還伸手到華北,這些都讓蘇聯感到很大的威脅。同樣中國大陸今天發展一帶一路,組織上海合作組織,在印度洋以及非洲不斷擴展勢力爭取資源,同樣讓美國感受到芒刺在背。當年蘇聯不能允許日本繼續擴張,就像今天美國也沒有辦法繼續對中國的壯大假裝看不見。
但是我們不要忘記了蘇聯支持國民黨政府去跟日本打仗完全是為了自己,並不是對中國的抗戰多麼友善,同一時間他也繼續支持中國共產黨,並且與延安保持著密切聯繫。等到戰爭一結束,他佔領了滿州,立刻就把大批的武器裝備以及廣大的中國東北腹地完全交給了中國共產黨,並且阻止國民政府在東北接收,這也對後來的局勢產生了重大影響。
該翻臉的時候,列強從來不會有一刻的遲疑。
當年冷戰時期在台灣的國民政府同樣是美國的東亞盟友,越戰時期重要的補給基地。去看看季辛吉的回憶錄就知道,美國很清楚國民政府對自己的忠誠,可是這個時候整個戰略考量改變,所以台灣已經沒有太大的利用價值了,美國只會考慮自己的地緣戰略上的利益,故毫不猶豫地就背棄了當時的中華民國,與中共發展關係,不久之後建交。
現在台灣對於圍堵中國大陸好像又有了戰略價值,所以美國人又把台灣向前推擠,變成其對付中國大陸的前進基地。這個思維跟上面兩個例子是完全一樣的,沒有一點點差別。或者說有那麼一點差別,那就是台灣比起任何時候都要脆弱,在經濟上更依賴中國大陸,如果兩岸一旦發生巨變,那台灣的受傷會比過去冷戰時期更嚴重。
所以,台灣這一次賭上的是23,000,000人的生命財產與未來的幸福。歷史的經驗與教訓寫得清清楚楚,可是人類從來不學,或者假裝看不見。而我們,也只能看著這些戲碼不斷地重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