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近代民族運動史》記載:「在人口比例上,在台灣的日本人不及台灣人的1/10,但是,大中學校學生數量,台灣生不及日本生的一半。」大學高等學府,台灣生的占比則更低。1944年,日本統治台灣五十年的光復前一年,台灣最高學府台北帝國大學有學生357人,其中台灣生僅58名,只佔1/6。
日本人在台灣享有種種特權,稅金多數由台人負擔,但教育文化等設施,則大部分由日人享受,這是帝國主義榨取殖民地之典型。學校的主要職位也都被日人佔據。帝國大學當時有教職員工692人,其中,台灣人只佔142名,且大多數是低級職工,當教師的只有一人。
台灣人的父親或阿祖,在日本殖民教育下 絕大多數僅受過相當現在的小學教育。自然對當時日本殖民的高壓和殖民政策根本沒有甚麼概念,只知道日本警察、軍人、公務員、老師等威風神氣,會當眾甩台灣人巴掌。因此台灣人連小偷都不敢當,可會被打死。是不是這樣?
台灣在日本殖民時代,從小學到大學使用的教材全是日文,因此,當時受過國小以上日本教育的台灣人都可以講寫流利的日文。李登輝自小到大學都是受完整的日本教育,他的日文當然比中文還要好。
老一輩的台灣人都是在日本的殖民教育下生長的,絕大多數都改用過日本姓名。他們的思想、意識、行為基本上已日本化,自然對日本人和日本文化有感情,跟由大陸撤遷來台的外省軍民大相逕庭。
目前在台灣社會上有影響力的人,不論是從商、從政,大都與日本有千絲萬縷的關係,幾乎都是受其父祖影響。所以,在台灣舉辦抗日研討會或其他抗日活動,很難找到機構贊助。中華民國政府即使是國民黨人執政,也沒有條件敢得罪美國的亞洲死黨和世界經濟大國的日本。
在台灣非常賣座的電影《海角七號》清楚呈現了日本殖民教育的長期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