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杯杯社區中元普渡,約好時間一到,各家中庭集合擺出陣仗;3張摺疊式四方桌排成縱隊,桌上稀稀疏疏擺著幾包旺旺仙貝可樂果方塊酥之類的零食,有幾手沙士、麥茶、啤酒,還有3、5盤洗過的水果。
供桌前沿地面擺一個紅艷艷的塑膠臉盆,有些清水,盆沿搭一條嶄新的毛巾,是給好兄弟的巾衣;準備燒給普渡公的天金、太極金、普渡公金,還有給好兄弟的小銀,依序堆疊著。
今年就只有5家出來;大家焚香頂禮,一炷清香祝禱,祭拜十方靈聖,供施普渡眾生,好兄弟盍興乎來!
這就是個小社區,都是獨戶連棟,5戶連棟,兩棟面對面夾著一條狹長的中庭,總共只有10戶。
記得20年前剛搬來時,每一戶都是大約3、40歲的父母帶著7、8歲上下的孩子;雖有從商、科技業的,但還是以老師、公務員家庭居多。
平時其實互動不多,但每年中元普渡就挺熱鬧的;每戶都會出席,大人小孩滿滿的站滿中庭,3次上香的等候期間,大人聊天、大小孩也聊天、小小孩則磕碰碰的在大人腿間鑽來鑽去。
每年祭拜結束前,都會有幾家大人燒金紙,另幾家大人則自動自發的清理公共區域的枯樹雜草蕪漫枝葉,算是社區的勞動服務。
一年一年的過去,只見小孩越來越大,大人越來越老,而社區普渡出席的人卻越來越少。
也沒刻意打聽,不過從聊天中可以知道,有孩子在國外任職,有孩子外地就業,也有孩子已經結婚自立門戶了。
算一算,整個社區大概就剩大人…呃,老人了。
這其實並非劉杯杯居住社區的獨有現象,而是普遍現象。
從2018年開始,台灣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比14%,正式進入高齡社會;而少子化的出現更讓高齡化社會的影響加劇。
事實上,2020年全國的死亡人數已經超過出生人口,死亡交叉出現,台灣人口自然增長率由正轉負。
台灣人越來越老,年輕人越來越少,社區越來越空。
不過,同時間,養寵物的家庭也越來越多了。
政府統計資料顯示,15歲以下的孩童人數逐年遞減,縮減到2019年只剩下296萬人,而寵物登記的數量從2011年的189.7萬隻,一直成長到2019年的273萬隻,堪堪要追上小孩人數;預期今年下半年,應該就會出現黃金交叉,寵物從此要比小孩多。
乍看一驚,何以致之?再仔細想想,其實也合理。
寵物可愛聽話要求少,讓主人扮萌扮醜Kuso惡搞都沒意見,餵個貓狗罐頭感謝到不行,給它三分還你七分,生活全部重心以主人為主;不會頂嘴,沒有叛逆青春期,不用花錢補習學才藝讀書,也不用煩惱它考不上好學校,找不到好工作,沒有好對象,更不會啃老,養到白眼狼回來搶養老金的可能性更是零。
感覺養貓狗寵物的CP值比養小孩高多了。
看來,以後社區中最常見的生物應該就是老人與狗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