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來了 | 劉廣華

《伊索寓言》中有個狼來了的故事;說的是,一個放羊的孩子每天放羊,天天過著好山好水好無聊的生活;有次為了解悶,戲喊「狼來了!」、「狼來了!」,結果附近村民信以為真,備齊武器,衝上山來趕狼。

放羊的孩子看著村民的慌張跟狼狽,引以為樂,並嘲笑村民愚笨易欺。

故事的結局當然是,有一天狼群真的出現,而在放羊孩子驚慌求救時,因為沒人相信,也就無人赴援。

周幽王烽火戲諸侯也是個類似的故事;周幽王為了搏寵姬褒姒一笑,任意點燃緊急求救用的烽火信號,令諸侯來救;再看著諸侯的驚慌失措盔甲不整,以之為樂;後來犬戎真的來攻時,沒有一家諸侯肯出兵來救,周幽王命喪驪山,西周滅亡。

這兩個故事說的都是誠信的問題。

人無信而不立!

孔子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這說的是,人如果沒有誠信,就什麼都不是了,完全不可能有任何作為。

人都如此,何況是國家、政府?

失信於民的政府是什麼呢?

顯然就什麼都不是,也不可能再有所作為了。

孔子的弟子子貢問孔子,要如何治理國家?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這是說,為政之道要確保糧食充足,軍備充足,更要獲得人民信任。

子貢問:「一定要去除一樣的話,何者為先?」

孔子說:「軍備不要了吧」

子貢又問:「如果一定要去除兩樣呢?」

孔子說:「那就連糧食都不要了吧!橫豎人早晚要死。不過,如果失去人民的信任,那就沒有立國之本了。」

很明顯的,在孔子心理,無論是強盛的軍隊或是讓人民豐衣足食,都比不上人民對政府的信任。

人民對國家政府的信任乃是立國之本、個人的誠信則是立於社會的基礎、而無論是哪一個,都不可以捨棄。

一個人老是不講信用,就信用破產,沒人相信,行屍走肉般,無法立足於社會。

同樣的,一個政府老是髮夾彎,這要人民怎麼信任這個政府?

電價能不能漲?髮夾彎了!

ECFA支不支持?髮夾彎了!

美豬可不可以進口?髮夾彎了!

WHA參不參加?髮夾彎了!

好吧!髮夾彎也不是不行,時移世異,此一時也,彼一時也;以前不行,現在可以。

再退一萬步說,朝令夕改也不是不可以,但要說個道理出來。

前行政院長郝柏村在任上以強硬作風著稱,就曾下令所有深夜場所必須在凌晨3時前打烊;結果引起民眾疑慮,以為台灣又重新戒嚴;所以不久後,就斷然停止實施這項措施,並留下了「朝令有錯,夕改又何妨」這句名言。

嘲弄也罷,批評也罷;前行政院長的這個髮夾彎畢竟還有個道理可說。

請問,已經確認發文公諸於世的政策,還能在幾分鐘內說變就變,跟扮家家酒一樣,這就很難理解了。

疫情?政治?誤會?溝通不良?代人受過?

總要說個道理吧!

https://udn.com/news/story/6885/4759343?from=udn_ch2_menu_v2_main_cate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