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昨因為行程都在教育部、勞動部一帶,想想從中壢到台北的火車還算方便,而中間轉場換行程就走個幾條街也就是了,也就不想開車,省停車費,也不為停哪傷神。
牽了久違的摩托車,直接騎到中壢後站一家熟悉的機車寄放店,老闆娘笑臉迎人;劉杯杯打聲招呼,車一丟就走,連鑰匙都沒拔。
跟這家寄車行打交道至少15年之久,劉杯杯一家4口他們都認識,幾台摩托車的車號,老闆一家大小都背得出來;每次出了車站要牽車,遠遠看到人,走到店門前,車子已經牽出來架好等著了。
老闆夫婦一家5口,3個小孩從牽得動車開始就幫忙進車出車,最近沒甚麼看到人,大概都離家了。
老闆得肝癌,治療中,偶爾還會看得到人出來幫忙;長子附近科大畢業後,進了一家科技公司;次子從軍了,士官吧,聽說最近還晉升了;最小女兒應該也是大學畢業了,倒是沒問去哪了?
這一家的點點滴滴都是在寄車、牽車時順口幾句聊著聊著慢慢知道的,累積起來的熟悉。
可是卻突然發現,這15年來,竟然完全不知他們姓啥名啥?
想想,我們生活中應該都會碰見好多這樣的人吧?
劉杯杯上游泳池跟健身房的時間固定,每次也都是跟同一批人在左右跑步機競走,或是烤箱中搭個兩句話。
多年下來,也就知道那個瘦高個兒經常值夜班,每次都是下班後直接來,眼睛老是紅紅的。
胸前有老虎刺青現在看起來有點像加菲貓的中年人家裡在賣米,很有點身家的樣子,大概有些祖傳的土地。
那個幾乎天天來,身材維持還不錯阿姨的老公在大陸,可能有個不清不楚的小三,不常回台灣。
劉杯杯跟這些人頂多點個頭打招呼,從來也沒有認真的談過話,或互道身家背景,更不知姓名,但也就是這邊一句、那邊一句,竟也知道了許多人的人生故事。
好熟悉的陌生人!
華人文化中有緣分之說。
緣分的概念其實起於佛家的因緣概念;佛家觀念中認為宇宙間萬事萬物的現象都是由「因」和「緣」所促成的。
就像是種橘子一樣;橘籽是「因」,種在土裡後,泥土水分肥料養分日照等條件就是「緣」,有因有緣了之後,就長成為橘子,也就是「果」。
緣來緣去、緣起緣落、緣聚緣散、緣隨緣盡;茫茫人海中,人跟人的相遇,或是錯過都是一個緣字。
有緣分的人,即便錯過了,還是要重逢。
無緣分的人,就算遇見了,總會要離開。
只要遇見,就是緣起,遲一點,早一點,都會碰到,都只是剛好。
所謂「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前世500次的回眸,才換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過。
緣分之難得啊!
劉杯杯跟這一批熟悉的陌生人可能前世回眸的次數還不夠;看起來好像知根知底的,卻又連人家名字都不知道。
缺一角的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