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大概每年暑假都安排有親子之旅,今年出不了國,就選擇金門,至少可以搭飛機,算是偽出國。
另外,一兼二顧摸蛤兼洗褲的是,可以好好的來金門走一回。
劉杯杯其實是常來金門的,因為學校在金門有校區,但來金門畢竟是因為工作,所以往往是機場、校區二點巡迴,有時就是蜻蜓點水似的,一日來回。
也因為如此,幾年下來,對於金門長什麼樣子,每有人問,竟是吶吶不能言。
再者,順便進住學校會館,刺激一下學校創收,這是一舉三得了。
機場取了租的車,開始探訪最常來的陌生島嶼。
金門很好開車,道路平直,人車不多,路況單純,連道路的路線跟方位都很好辨認。
幾條環島東西南北路,中間再縱橫交叉幾條輔助道路,也就是一個完整道路網;環著島,走錯方向都可以繞回原點。
開了一會兒,發現金門人開車非常禮讓,少有硬切車道、衝黃燈、搶綠燈、貼車、逼車、按喇叭等行為。
金門道路上圓環好多,而最典型的禮讓行車就體現在繞圓環行車。
幾個方向的來車接近圓環之後,好像有默契似的,自自然然的就調整出一個你先我後的次序來。
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
當年在美國開車,碰到「停」(Stop sign)標誌時,也是如此,有個依路線多寡先來後到的次序,劉杯杯當年很是適應了一段時間才習慣。
這種習慣在回台後自然是拋諸腦後,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啊。
適者才能生存!
不過,到了金門,入鄉隨俗,很自然的又跟著文明駕車。
這些年來,劉杯杯行走馬路江湖,練就一身搶、切、卡、超、逼、穿插行車的十八般武藝,到了金門竟是無用武之地。
一下子拔劍四顧心茫然;終於體會到高手站在孤鋒頂上的寂寞感了!
在金城區還親眼看到了在窄小的街道上,有計程車停下來讓一位身攜大包小包老太太上車,而其他車輛不約而同一起禮讓的場景。
老太太應該是行動不太方便,慢吞吞的一包包東西往車上放,遲緩的上車。
不一會兒,後面已卡住3部摩托車、1部小貨車、還有連劉杯杯在內的2部小轎車。
其實計程車也沒有佔住全部車道,車子過不去,但旁邊的縫隙是足夠讓摩托車穿行過去的。
不過,大家都沒有動作,就是靜靜的耐心等著。
真是禮失求諸野啊!
想到《博物志》所描寫,傳說中的君子國:
「君子國,人衣冠帶劍,使兩虎。民衣野絲,好禮讓,不爭。土千里,多薰華之草。民多疾風氣,故人不蕃息,好讓,故為君子國」。
這說的是,君子國的人,人人衣冠楚楚隨身帶把劍,把老虎當貓養,謙和好禮不與人相爭,領土方圓千里,長有很多晨開晚凋的薰華草,人民怕吹風,所以人口不多,就因為禮讓,所以叫做君子國。
金門人養老虎的大概沒有,也搞不清楚是不是因為怕吹風所以人口不多;其他都還蠻符合君子國的標準。
好一個世外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