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昨教育維權團體公開指稱學校大一英文採取數位網路學習方式是犧牲學生受教權益,忽視教育品質,要省錢,要逼退老師,順便還倒打教育主管單位一耙,說對大學授課品質沒把關。
一下子就跟炸了鍋似的。
劉杯杯先是熬夜趕了幾頁的新聞稿;隔日在維權團體記者會後,針對不實指稱趕寫澄清暨聲明稿,同時接受絡繹不絕的平面、電子媒體訪問,中間還抽身參加了一場口試。
突然覺得自己很能幹,唉!
這口氣嘆得不是沒道理。
遍觀所有媒體報導,對於維權團體的指稱跟學校的回應大體都一起報導了,就是輕重很是不同。
像是劉杯杯對一家電子媒體滔滔不絕地講了10來分鐘,擷取出來的卻是短短兩句話,還說得不清不楚的,真是令人為之氣結。
也許是媒體認為維權團體是委屈方吧?不免稍有偏頗。
真是「赤腳不怕穿鞋的」,只要嚷嚷自己委屈之後,道理就可以不講,話就可以亂說。
「拚得一身剮,皇帝拉下馬」,不然你要怎樣?
好好的一個提升教育品質運用現代科技,促進學習動機,激勵互動模式的新穎教學方式,怎麼就被扭曲成這個樣子了?
不回應幾句,如骨鯁在喉,受不了!
說是節省成本,這簡直連辯解都不需要。
學校是全國唯一要求在學四年都要修英文的學校;真要省錢,就規規矩矩跟其他學校一樣,要求一年英文就好了,何必排滿4年英文課,找這麻煩?
說是8、9成學生不滿意;還真敢說!
就潛入校園隨便問幾個也不知是否大一的學生,然後就宣布答案。
劉杯杯也曾經在辦公室調查過,問大家說,劉杯杯是不是全校最帥的杯杯?
100%說是耶!
說是數位課程品質沒有把關。
只要在學校工作過的,不知道我們的主管單位有多龜毛嗎?
在申請新課程或是新系所時,報出去、退回來,這邊加個說明,那邊補個文件的,上上下下來來回回不弄個幾次,都不好意思跟人說申請過了。
學校多年英語教學優良傳統就是植基於不斷的改良,哪種證明有效就用那種,哪種可以幫助學生學習,就用那種。
道理很簡單。
有了電子收費設備,就不須人工收費;有了電腦,就不須打字機;有了汽車,要人再回頭去坐牛車有道理嗎?
再者,科技永遠是輔助的;機器人再厲害,也要靠人來設計;數位教學再如何有效,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學習還是需要的。
重點是,隨著科技在教學上的運用,人自己也要與時俱進才行啊!
就靠張白臉孔,蹦蹦跳跳帶動唱大家說英語的時代過了;老跟不上隊,還要人放慢腳步或甚至停下來等你,哪行?
誤會也是有的。
在對一家電子媒體完整展現數位學習軟體區分聽說讀寫不同單元,設計成互動式教材,透過反覆練習自主學習英文的操作之後,記者摸摸頭說:
「原來是這樣,我還以為就是老師講話,搭配幾張PPT的遠距英語教學哩!」
Hello!~~~~
這是21世紀的5G時代了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