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2019.5.30 / 丁念慈臉書
關鍵詞:韓國瑜市長參選2020總統大選歷程與轉折全紀錄
2020總統大選藍綠的勝負,非僅關乎國民黨能否「重返執政」,也不應該只在乎國民黨能否「重返執政」。真正的壓力與關鍵在於藍營能否藉此一役迅速整合、壯大反獨陣營,有效壓制囂張的台獨勢力,為兩岸和解與政治協商進程爭取時間和空間。這是我認為韓、郭倆必須以大格局俯瞰全局,盡快在聯手布局2020總統暨立委選戰上達成共識的原因。如此才能一則迅速壯大反獨陣營,二則兩人優勢互補,日後一高雄、一中央,相互支援呼應,伺機全面反守為攻。

▲ 韓郭相爭,對國民黨造成的傷害將難以復原。(資料照,新新聞柯承惠攝/風傳媒合成)
韓國瑜選高雄市長時的支持群眾當中,有不少親綠的經濟受災戶和一些政治邊緣人,這種聚合最大的公約數是「討厭民進黨」。但自岩里領黨主政啟動「戒急用忍」「本土化」「去中國化」政策以來,經30年多方勢力的協同操作,綠民在國族認同上已經與中華民國(族)分裂,短期難以扭轉。
日後,即便韓市長選上總統,因受選民結構左右,對兩岸和統與其他敏感議題,必然傾向採取迴避策略,以類似「政治0分,經濟100分」的訴求模糊以對;或是迎合台獨與獨臺者的立場,將本身定位在政治光譜中的「台灣國民黨」和「台獨」板塊之間。如此一來,則較當前的國民黨更左傾。
看看6月1日韓家軍動員二、三十萬支持者,在凱達格蘭大道舉辦誓師大會時的訴求就知道了。從過去「為中華民國粉身碎骨」,到現在避言中華民國,直接訴求「庶民總統 贏回台灣」,其間的變化很耐人尋味!
其次,綠民已經分裂的「國族認同」,實非短時間能夠逆轉。他們當初之所以支持韓,純粹因為民進黨四年執政失敗,眼睜睜看著當權派吃香喝辣,「相對剝削感」油然而生,藉著支持韓警告、修理當權派,但骨子裡的「仇中」和「討厭國民黨」情結,絲毫未變。等到民進黨新領導中心產生,原本令其疏離的原因緩解之後,在一聲聲「愛台灣」的召喚和催促中,很可能就一一棄韓歸隊了。
這樣的局面,韓即使選上了,反獨、和統的力量依然難以凝聚。台灣只好續做美、日附庸,直到敗亡。中華民國或被美國出賣,終遭對岸收拾,歷史定位免不了以「成王敗寇」論,先賢先烈和民國遺民同遭羞辱。不可不慎!
2020總統大選不是選出「救世主」,讓眾人因此得到救贖。天助自助,自助人助,不自助的話,什麼救贖都不會出現。將一切希望寄託他人,最終都會落空,何況即便自己,都沒人敢保證不會背離初心。
兩岸和統之路,要步步為營,且人人有責。
延伸閱讀
—————————————
● 大的在後面 論郭台銘選總統 雁默 自由撰稿者 風傳媒 2019.4.7
● 夏珍專欄:韓國瑜困境VS.郭台銘效應 資深媒體人 夏 珍 風傳媒 2019.8.30
● 陳國祥觀點:韓國瑜敗選日,國民黨窮途末路時 資深媒體人 陳國祥 風傳媒 2019.9.3